長命百歲是很多人對長輩的祝願,也是不少人的夢想。根據聯合國 2022 年的估計,全世界有 59.3 萬名百歲老人,年齡層快速增長,預計到 2050 年將有 370 萬百歲老人在世。專家認為,雖然遺傳是決定一個人能否健康長壽的主要因素,但身體活動、社會支援及居住地也會影響獲得長壽的機會。
研究人類壽命的專家指出,一個人可能活過百歲的主因是 DNA,即從父母身上繼承而來的基因。美國伊利諾大學芝加哥分校公共衛生學教授 S. Jay Olshansky 說:「如果不是在出生時就已經中了基因彩票,那麼就不可能走那麼遠。所以,首要條件將是遺傳學。」
美國國家老齡研究所科學主任 Luigi Ferrucci 表示,百歲老人的子女通常比同齡人更健康,壽命亦更長。他說:「這可能不是一個單一的基因,而是一種基因組合。」Nir Barzilai 作為紐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老齡化研究所所長,曾研究數百名百歲老人、他們的伴侶及其孩子的生活,發現百歲老人的孩子比同齡人「健康大約 10 年」。
Barzilai 正在與其他人合作,招募 1 萬名百歲老人、他們的孩子及普通群眾作為對照組,以確定有助於長壽的不同基因。例如生長激素(growth hormone)發生某種突變的人,「很可能活得更久」,因為他們的細胞會用更多能量來維持現有細胞,而不是生長新細胞。該計劃旨在利用人工智能,幫助尋找相關基因,由此開發藥物。
Olshansky 則與同事準備在本月推出一個平台,讓人們上傳來自基因檢測服務的數據,以確定自己是否擁有與超長壽命相關的基因,並透過這些資訊,為未來退休作好財務規劃。Olshansky 說:「例如我帶有兩組與長壽相關的基因,以長遠計劃角度而言,我可能需要推遲退休。」
不過,遺傳及生活模式哪一項對壽命影響更大,專家目前仍有分歧。威克森林大學老年學助理教授 Jamie Justice 表示,有研究顯示,遺傳只佔長壽因素的 25% 左右,其他 75% 則與環境有關,包括居住地、飲食、運動頻率,以及來自朋友及家人的支援。
Justice 認為,對於一些沒有長壽基因的人而言,目標不是要突破人類預期壽命界限,而是如何在生存時,過上更充實而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