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會變老,藥會不再適合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部分長者可能會一種藥食到老,畢竟過去有效,就認為繼續服用問題應該不大。65 歲或以上的老年人群體中,使用潛在不適當藥物(potentially inappropriate medications,PIM)的比例高達 36.7%。亞特蘭大埃默里大學醫學院家庭與預防醫學系副教授 Ambar Kulshreshtha 舉例形容:「一種藥物在 40 或 50 多歲時對病人有效,可能到 60 或 70 多歲藥效也沒甚麼問題,但也有機會帶來比好處更多的弊端。」

一種藥為甚麼不能食到老?

雖然服用的是同一個人、同一種藥,但賓夕凡尼亞大學老年病學家兼醫學教授 Jason Karlawish 指:「一開始適用的藥物,隨著時間推移可能會變得不合適。」最常見的解釋,是年齡相關的生理變化。一方面新陳代謝速度會隨年齡增長減慢,令體重漸漸增加;另一方面胃腸道蠕動亦會減慢、體內水分減少,肝、腎功能也不可同日而語;這些變化都會影響長者吸收、處理及排泄藥物。

同時,與年齡相關的視力、聽覺及骨質密度變化,亦可能導致長者更易受到部分藥物的不良反應影響。聖路易斯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和行為神經科學系教授 George T. Grossberg 指,衰老過程會導致神經細胞與神經連接減少。「因此衰老的大腦,對某些藥物改變情緒或思維的副作用變得更加敏感。」他舉例,部分用於治療過敏、抑鬱、哮喘、膀胱過度活躍、心血管疾病、柏金遜病的阻斷神經遞質乙酰膽鹼抗膽鹼劑(anticholinergic)藥物,「會導致老年人精神錯亂,甚至出現譫妄」。

多重用藥,問題更嚴重

長者同時服用多種藥物的情況並不罕見,但多重用藥亦會使 PIM 問題更加複雜。美國 MedStar Washington Hospital 中心老年病醫生 Austin Armstrong 以需要服用藥物來降低血壓的患者為例,某些降血壓藥或會導致腿部水腫,因此可能需要連串處方(prescribing cascade)利尿劑,減少液體積聚。然而,研究指連串處方可導致 PIM。Kulshreshtha 提醒:「單獨服用一種藥物可能安全,但一起服用可能就會出問題。」

醫生或藥劑師雖然可為病人服用藥物提供建議,但 Grossberg 認為許多醫生在治療患者時,心態純粹「看病、開藥」,未必意識到長者使用某些藥物有潛在風險。去年「藥理學前沿」(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雜誌一項研究便反映,600 名參與研究的中國醫生裡,高達 55% 從未聞知有針對老年患者的 PIM 篩查工具。在德國,學術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2016 年一項研究也發現,近 40 萬名 65 歲或以上的患者中,58% 持有藥房開立的 PIM 處方。

醫患雙方也有機會基於某類藥物效果顯著,而傾向處方或使用該藥,且認為即使年紀變大也毋須改變。研究稱這種最初只屬中等期限處方,但卻無限期繼續使用的藥物為「遺留處方」(legacy prescribing),常見用於抗抑鬱藥及治療胃酸倒流等問題的質子泵抑制劑藥物。因此,長者及其家人要定期與醫生一同檢查正服用的藥物,是否仍然合適。假如發現任何可能與正服用藥物相關的 PIM 症狀,應向醫生提及。即使沒有求醫,也不妨檢查一下目前服用的藥物,考慮自己為何需要這種特殊的藥物、作用是甚麼、服用一段時間後,於目前的年紀是否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