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電

|共36篇|

電動車銷量增多,如何有助減碳排放?

政府間國際組織「國際能源署」上個月發表 2021 年的全球電動車概況報告。數據顯示,即使去年在疫情之下全球汽車整體銷情低迷,下降 6%,電動車銷量卻增加 41%。全球售出約 300 萬輛電動車,佔汽車總銷量約 4.6%。而要使電動汽車充分發揮其減少碳排放的潛力,關鍵之一,是電力系統亦要減碳。

綠色和平:上網電價 101

經過多年努力,多個環團和社會團體終於促成政府與兩電在新一份的利潤管制協議,引入可再生能源「上網電價」(Feed-in Tariff)政策。這項能源政策在國際間廣泛使用,目的是增加安裝可再生能源系統的經濟誘因,推動能源轉型。但是你又對「上網電價」政策有多少認識呢?這篇文章會為大家解答一系列有關「上網電價」政策的問題,讓你了解香港「上網電價」政策的細節和市民的參與方法。

上電網又如何:結合太陽能發電和電池儲存

香港政府日前公佈「上網電價」政策,市民或機構日後安裝太陽能板,可賣電予電力公司,按發電系統容量劃分價錢,發電系統容量愈小,賣電價錢愈高。可是,到底在屋頂安裝太陽能板需時多久才能回本,而安裝工程又合不合法,目前還耐人尋味。唯一可肯定的是,不少香港人連找一片瓦遮頭也不容易,別說是享有一個能安裝太陽能板的屋頂。相比香港,外國空曠土地上的屋頂,上電網的意義便來得重大。

預測天氣,是年值 5,000 億美元的新經濟!

「控制天氣,就能控制世界!」這可不是科幻電影裡面的劇情,而是年產值高達 5,000 億美元的新產業!第一個瞄準這個商機的,是法國電機大廠施耐德(Schneider Electric)。全世界有超過 30% 的辦公大樓的能源管理系統是由施耐德包下,這家公司堪稱是電力、水、瓦斯與熱能的專家。而能量最主要的來源,正是天氣。

微型電網救非洲

現時非洲有三分二人口與電絕緣,偏遠地區鮮有電網覆蓋,肇因傳統供電模式如建發電廠、鋪設高壓電纜都是燒錢費時,而農村人口偏少而分散,不符成本效益,公營或私營都不易成事。近年有聲音提倡「微型電網」(mini-grids),以靈活廉宜的小型供電系統取代傳統大規模發電廠。要達致聯合國 2030 年能源全面普及的目標,非洲的未來或繫於星星電光之火。

綠色和平:再生能源潮流為何還未到香港?

在香港,我們耗用的電力,主要由煤、天然氣等石化燃料供應,其排放的溫室氣體導致氣候變化。節約能源當然對紓緩氣候危機十分重要,但無論怎樣節省,我們都無可避免要使用能源,難道變回原始人鑽木生火,才能解決問題?好消息是,風能、太陽能等低碳能源在全球正快速增長,而香港也有潛力跟上這股潮流!

零下 190 度的電

電力需求因時而異,例如受季節和日夜影響,發電廠便要預留額外的生產設備,應付突然上升的電力需求。而像風力或水力等再生能源發電,天難以突然增大發電量;風力也會不穩,發電量不穩定長久是風力發電的缺點。工程師便要想辦法把電力儲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現有新技術解決以上問題,冷能儲存(低溫學能,cryogenic energy)。

切爾諾貝爾太陽照出生機?

今年是切爾諾貝爾核災 30 周年,30 年前它給帶來了人類巨大的震驚和傷痛,核電廠附近的 2600 平方公里被劃為禁區,出入受管制,至今仍諱莫如深。但烏克蘭政府近日公布,正計劃在切爾諾貝爾附近的荒土,發展太陽能發電,以太陽再種出生機。

輸入中國勞工 肯雅魔鬼交易?

中國的建設項目模型曾在中國造成大型環境污染,並因空氣污染引致過百萬宗死亡個案。中國大部分地區已禁止興建燃煤發電廠,不少中國公司轉而尋找非洲的客戶。當中 Amu Power 將會興建的 Lamu 燃煤發電廠,除了為肯雅帶來相當於現時全國 45% 的電量,還對環境構成多大程度上的改變?

拯救世界的食物:海藻

聯合國預計,到 2050 年,全球人口將達 97 億,數字之龐大不禁讓人恐怕屆時會出現糧食危機,生產的食物趕不上人口增長率,結果受害捱餓的,還是相對落後國家裡的人民。為未雨綢繆,國際組織、科學家等都提出過各種辦法。現在則有人指,拯救世界的食物重任落在這種植物身上:海藻。

愈美麗愈醜惡:當代污染下的「藝術」

一幀幀色彩斑斕的「風景相」,揭露了人類最自私、醜惡的一面。攝影師 J. Henry Fair 過去 10 年走訪世界各地,坐在小型飛機內,透過小小的窗口,拍出一系列工業污染下的抽象照。在 Fair 的鏡頭下,廢氣、油污、排泄物、化學物料,長年累月流入江河潮泊,又或是釋放半空之中,通通化作有毒的「顏料」,為地球添上美得恐怖、美得噁心的色彩,但這些構圖精美、對比強烈的相片背後,卻是人類對能源苛索無度、急速改變的飲食習慣和失控的消費主義,而對這座星球造成的傷害和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