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 Tesla 食正 ESG 大趨勢,前景大好,在資本市場如魚得水,但研究報告曾指出,這間公司並非如想像中環保,電動車充電時也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以整個生命週期計算,碳足跡隨時比傳統汽油車更多。
Tesla
|共19篇|
Tesla 翻身之道二:常人沒有的「終局思維」
馬斯克之所以能用終局思維帶領 Tesla,除了眼光之外,還有一個重點,就是善用資本市場的力量。
Tesla 翻身之道一:開放專利、摧毀自己的護城河
一年前,Tesla 是一家慘到連廁紙都要控制使用量以節省開支的公司;如今,它被看好市值將會超過 2 萬億美元。為甚麼一家曾經跌入地獄深淵的公司,會在短短一年間獲得市場截然不同的評價?答案是其超級開放性。
Tesla 技術飛躍的下一步:自製電池?
馬斯克不能指望顛覆性的技術飛躍能讓 Tesla 保持領先。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Stanley Whittingham 表示,在未來五年到十年裡,它和其他同業一樣,只能期待電池效率不斷提高。
恒馳未來,即中國電動汽車未來?
以前談及電動汽車,美國的 Tesla 可能是人們首先想到的品牌。最近恒馳汽車「洗腦」廣告面世後,不單其品牌恒大汽車馬上為人熟知,旗下的「恒馳一二三四五六」亦瑯瑯上口。新款汽車尚未在本港正式發售,已預先大賣廣告,這種大量投放資金的舉措,並非一家中國電動汽車廠獨有。然而,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已變得僧多粥少,甚至沒有一家大型製造商現時能轉虧為盈。新能源汽車產業在中國發展蓬勃,但亦要步步為營。
從地球科技到決戰太空,超級富豪們的新戰場:衛星網絡
被稱為現實版鐵甲奇俠、全球電動車龍頭 Tesla(特斯拉)創辦人 Elon Musk,以及全球首富、亞馬遜創辦人 Jeff Bezos,也有電影般的瑜亮情結。只不過他們的戰場在太空,目的是讓全球尚未能連網的 40 億人口有網絡可用。
鄭立:特斯拉對愛迪生 —— DC 今次不再對抗 Marvel,而是對抗交流電了
大家都知道,超級英雄的兩大家,是 DC 和 Marvel。前者有超人和神奇女俠,後者有復仇者聯盟,他們的電影大家都看過了。只是對超級英雄有興趣的朋友,想要玩桌遊,該玩甚麼呢?當然就是這個「特斯拉對愛迪生」了。
Elon Musk 不眠不休的工作態度,科學家絕不認同
Elon Musk 早前含淚受訪,自爆過去 1 年「極其痛苦」,每周工作 120 小時,睡在 Tesla 廠房,無暇陪伴家人,要靠安眠藥入夢。世人至此驚覺,這位「鐵甲奇俠」也會累。但當睡眠專家 Arianna Huffington 發出公開信,呼籲他別再這樣過活,卻被斷言拒絕:「你認為這是選擇。它並不是。」Huffington 批評,美國的工作文化哄騙人們相信,燃燒殆盡是成功的代價,「但正如所有近期的科學研究顯示,事實正好相反」。
超人也有失意時:Tesla 最大規模裁員
曾被無數媒體譽為現實世界的「鐵甲奇俠」,一手掀起電動車、太陽能城市和民用火箭等科技潮流的 Elon Musk,剛剛作出一個相信是他人生最慘痛的決定。日前,Elon Musk 以電郵向其創立的電動車生產商 Tesla 宣佈,公司將會大幅裁減 9% 員工,即超過三千個職位,以便重整架構,盡早達到生產目標和實現盈利。
從吸塵機到電動車,Dyson 的抗污染大計
James Dyson 宣佈要進軍電動車市場、2020 年要推出第 1 台電動車時,不少人以為他在開玩笑。這個將畢生心力都投入在研發吸塵器、開創家電新藍海的科技狂人,思考的竟然不是如何交棒退休,而是再掀起一場新革命。吸塵機的下一步為甚麼是電動車?兩者看起來毫無關連,而且技術含量相差十萬八千里,但 James Dyson 認為,吸塵器與電動車有一個共同的使命,很一致,就是「抗污染」。
百歲 Panasonic 放下民族驕傲,把未來交在 Tesla 手裡
松下(Panasonic)現任社長津賀一宏在接受「東洋經濟週刊」專訪時曾說,Tesla 的品牌力很強,是美國年輕人嚮往的車,沒有一家公司像它一樣,只要產品做出來就賣得出去,「我們要和 Tesla 一起成長,這是基本中的基本。」
比你想像要快到的電動車
今年 4 月,港府大減電動私家車首次登記稅寬免額,由全免下調至上限 97,500 元。中國自 2017 年起亦逐步收緊電動車補貼,至 2020 年完全取消。許多人以為中國的這熱潮將要煞停了。但電動車界近日又再熱鬧起來。
15 歲的 Tesla 惡鬥百歲寶馬,一場電池與碳的戰爭
對汽車界來說,2017 年 6 月 9 日是個充滿歷史意義的日子。這一天,15 歲的美國電動車品牌 Tesla(特斯拉)市值首度超越了去年剛過 100 歲生日的寶馬(BMW),成為全球第四大車商(前三大分別為豐田、 Daimler 與福士)。
美國世紀電流之爭
愛迪生與特斯拉(Nikola Tesla)的恩怨情仇廣為人知,但論城市電力普及之爭,還要加上威斯汀豪斯(George Westinghouse)。美國電氣爭霸史除了是一場科技發明盛宴,更是一幕世紀商戰,影響深遠至今。
愛迪生的偉大不止於發明,在於發明「發明家」
愛迪生說過:「天才等於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這句說話是幾乎是每個人小時作文必學必用的名句。愛迪生固然是發明的天才,如碳絲燈泡、留聲機、直流電力系統。他出生於 1847 年 2 月 11 日,從小就對化學甚感興趣,奠下了日後成為發明家的基礎。不過,他的天才不僅用於產品實驗,更大是用於建立了一支發明團隊,充分發揮「發明家」的實力。
Tesla 真競敵:把車「列印」才實際
用 3D 列印技術製造汽車,過去仍停留在實驗性質,是以塑膠為材質列印出汽車車款。但這次由 Divergent 3D(簡稱 D3D)所推出的超級跑車 Blade,是第一款採用鋁合金、鈦合金及碳纖維材質為原料,透過 3D 打印技術製造出汽車底盤與車體,擁有 700 匹馬力,由 0 到 100 公里加速只要 2.2 秒,比法拉利跑車還要快,真正用此種打印技術把汽車生產量產化。
諾獎量產國:日本的科研實力
東京工業大學榮譽教授大隅良典日前獲頒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以表揚他對細胞自噬研究的開創貢獻。日本連續 3 年在自然科學領域奪得桂冠,自 2001 年起有 16 人,總數僅次美國,高於英、德、俄國,堪稱「諾獎量產國」。實驗室外,日本的科研實力一樣稱霸。在所謂「失落的二十年」間,日本科技企業持續創新,2015 年就有 40 間日企入圍路透社「全球百大創新企業」,超越美國。70 年代「日本第一」的評價,今日仍未過時。
告別鋰離子電池時代?
當你能成為精靈訓練員日夜鍛練時,從手機電池到流動充電器,鋰離子電池該是你感恩的發明,自 90 年代鋰離子電池(lithium-ion battery)應用在商業市場以來,便成了電子時代重要的支柱。但我們很可能快將告別鋰離子電池時代,學術期刊 Nature Energy 上月有研究表示,一種比鋰離子電池至少高兩倍效能的新型電池將會面世。
手機的延伸?蝙蝠車將成真
電影中,蝙蝠俠的戰鬥跑車外表有型,科技功能超班。早前,美國的電子車公司 Faraday Future 公布研發嶄新的概念車 FFZERO1,同樣耀眼奪目。預想中,FFZERO1 將會是一架全自動、擁有一千匹馬力的跑車,Faraday Future 的設計師形容它將會是「手機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