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電網救非洲

A+A-
非洲有三分二人口缺乏電力供應,微型電網能否改善情況? 圖片來源:FRED Foundation

現時非洲有三分二人口與電絕緣,偏遠地區鮮有電網覆蓋,肇因傳統供電模式如建發電廠、鋪設高壓電纜都是燒錢費時,而農村人口偏少而分散,不符成本效益,公營或私營都不易成事。近年有聲音提倡「微型電網」(mini-grids),以靈活廉宜的小型供電系統取代傳統大規模發電廠。要達致聯合國 2030 年能源全面普及的目標,非洲的未來或繫於星星電光之火。

據 2014 年統計,非洲有 7 億人缺乏常規供電。科特迪瓦(Côte d’Ivoire,又譯象牙海岸)農村缺乏電力供應,學童下午四點半放學,六點太陽落山,意味中間只得一小時多讀書溫習。幸而有太陽能背囊「Solarpak」,太陽能電板在上學途中儲能,書包接通電燈,科特迪瓦學童夜晚就有照明方便活動。

然而,單人系統效益有限,小型太陽能電板所儲能源亦不多,要普及電氣化,需要更大規模的嘗試。非洲進步委員會(Africa Progress Panel)成員、非洲綠色革命聯盟(Alliance for a Green Revolution in Africa)主席 Strive Masiyiwa 就表示,微型電網是非洲能源版圖的關鍵一環。微型電網又稱獨立電網,通指一系列地區小型發電系統,發電量由 10 kW(千瓦)至 10 MW(百萬瓦)不等,發電模式不拘,而今非洲微型電網則以柴油及水力為主,加上毋須接駁中央供電系統,自主模式正切合基建欠奉的農村。

微型電網成本低廉,經營模式靈活,加上市場誘因龐大,有助農村電氣化普及。 圖片來源:Ennera

微型電網好處甚多:現時愈來愈多微型電網採用混合發電模式,既使用太陽能、風能,亦以傳統燃料補足季節性不足,在環保與發展之間取得平衡;經營模式靈活,可以接駁國家電網,亦可僅於地區運作,而且不限公營、私營或社會企業形式;成本廉宜,一來避免大型基建,二來耗電量小,直接使用電力較弱的直流電即可,省卻轉化為交流電的工本;市場龐大,最保守估計亦有 50 億美元,至 2030 年預測每年產值 120 億美元。

全球不乏類似分散式供電模式:印度發電公司 Mera Gao Power 及 OMC Power 便積極將微型電網推廣至農村地區;美國最大的太陽能企業 SolarCity 大力投資即付現用(pay-as-you-go)的太陽能離網發電系統;Tesla 則研發出超級電池,只需架設太陽能板充電,即可為全村提供電力。分散式供電成本低廉,配合環保能源,加上市場誘因推動,相信成為潮流指日可待。

第三世界需要微型電網,發達國家可能也有必要轉型。隨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科技全面進駐,黑客入侵亦日益普遍,而且無所不黑。不少學者警告,網絡戰爭將成 21 世紀最具殺傷力的新型恐襲:黑客只需入侵大型供電網絡,導致全市甚或全國停電,商店、股市、提款機、淨水系統乃至軍方行動將告失靈,繼而引發衛生、經濟及政治危機。採取分散型供電模式,社區甚至家戶自主運作,則可分散風險,避免網絡襲擊造成大規模影響。面對一場潛在的「能源戰」,解決方案已經浮面,就看各國領袖能否把握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