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世紀電流之爭

A+A-
1878 年,巴黎世界博覽會的電燈。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1878 年,巴黎世界博覽會的電燈。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愛迪生與特斯拉(Nikola Tesla)的恩怨情仇廣為人知,但論城市電力普及之爭,還要加上威斯汀豪斯(George Westinghouse)。美國電氣爭霸史除了是一場科技發明盛宴,更是一幕世紀商戰,影響深遠至今。

人人都知道愛迪生發明電燈泡,但在愛迪生之前,其實已出現電力照明,不過這種「電弧照明」(arc lighting)電力過猛,只能安裝於戶外空曠範圍,消耗過大又不夠安全,難以普及。直至愛迪生發明電燈泡,耐用人造光終於有機會入屋。

在愛迪生發明電燈泡之前已有電弧照明系統,然而既不安全亦不耐用。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1880 年代,愛迪生夥拍摩根大通等企業創立「愛迪生電燈公司」(Edison Electric Light Company),率先在美國城市住戶試行直流電(direct current)供電。兩年後,特斯拉入職愛迪生旗下企業,鑽研白熾燈的廣泛供電系統,半年後疑與愛迪生齟齬因而離職。此時特斯拉已有改善交流電(alternating current)的註冊專利,旋獲企業家暨工程師威斯汀豪斯羅致。世紀電流之爭正式展開。

直流電礙於低伏特電力,雖然其電燈安全而耐用,又能發動引擎,但導電距離極短,一座發電廠覆蓋不到兩平方公里,而發電廠由燒煤發動,嚴重污染環境,可想而知當時市民其實對此並不雀躍;相反,交流電可用變壓器加大伏特,接駁電線延長,家居使用時則調低伏特,與直流電同樣安全,而且一座發電廠即可為全城供電。唯一問題在於如何以交流電發動引擎,後來特斯拉解決了這項技術困難,此時愛迪生已再無優勢。

當時戶內供電處於初創階段,新興技術自然相當昂貴,從摩根大通作為第一間通電企業可知。不過,電力市場不乏競爭對手,愛迪生的珍珠街發電廠於 1882 年投產, 3 年後威斯汀豪斯也落場競技,1888 年度室內供電量更追上前者。愛迪生無計可施之下訴諸抹黑,誇大對手設施的危險性,又提議紐約市改用交流電作電椅處刑,企圖引起大眾對交流電反感。

1888 年,紐約街頭縱橫交錯的電線。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1888 年,紐約街頭縱橫交錯的電線。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不過,直流電技術比較落後,已是業界公認事實,連愛迪生旗下公司的銷售員都一再勸告轉用交流電,愛迪生卻始終無動於衷。後來,由於電氣發展耗資甚鉅,愛迪生為籌措資金接二連三變現股份,合夥人摩根大通覷準其股權萎縮,不作另行通知,便將愛迪生電燈公司與另一使用交流電的企業「休斯敦電氣公司」( Thomson-Houston Electric Company)合併,改組為今日的「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並指令休斯敦一方負責營運。至此交流電成為規範供電模式。

愛迪生將科技與商業融合,發明了現代新創企業模式,但他和特斯拉一樣,一心專注個人研究,相反威斯汀豪斯廣泛招攬專才及收購專利,積極開拓市場(例如爭取成為 1893 年芝加哥世界博覽會的電力供應商),甚至成立團隊研究如何將科技商業化,特斯拉的劃時代發明,基本上都要靠威斯汀豪斯的商業化策略才得以通行世界(例如史上第一組水力發電機)。特斯拉曾向其他基金募資,研究建立一個環球無線傳輸的電塔系統,但當摩根大通得悉計劃旨在向全世界免費供電,即時撤資,最後特斯拉被迫中止計劃,甚至破產。

1893 CHICAGO
1893 年芝加哥世界博覽會,威斯汀豪斯擊敗通用電氣獲得供電權。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私人市場促進電力發展,若論普及,則要靠公營機構的干預。當愛迪生獲准導電入屋,市政府指令須增設街燈;在 20 世紀初,家電屬於奢侈品,全美只有不足 8% 人口獲電力覆蓋,即使到 1930 年代初,德州鄉村地區依然缺電,原因不在於此地供電無利可圖,而是利潤不夠吸引,於是市場資金未曾流入鄉村。及至羅斯福頒行「新政」(New Deal),將供電列入施政議程,當地生活才得以大幅改善。純粹假設:如果政府一早介入特斯拉的研究,可能我們今日已毋須交電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