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甚麼樣的人學不到歷史教訓?

A+A-
中國社會很多觀念都根深蒂固,例如「老百姓」及「父母官」;圖為 Edouard Vaumort 作品 Hearing in a Chinese Court。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最近以古諷今的話題特別多,好多人都發現歷史和今日「驚人的相似之處」:甚麼昏君無道,官吏腐敗,橫徵暴斂,災禍連連,民不聊生 blablabla…… 然後便引用金句「人類唯一從歷史學到的,就是無法學到任何歷史教訓」來哀嘆。

這句話不完全對,不能因為是大哲學家所言,就認定是真理。

很顯然,這句話只適用於某些人,並非所有人。

因為很多國家,譬如英國,從王朝的家族廝殺,到國王和貴族的分權,簽訂大憲章,到國王和國會之戰,再有光榮革命等,一路走來,確立了普通法,司法的獨立,君主的讓權,到國會終於廣泛代表所有國民,脈絡十分清晰。

一千多年來的英國社會,絕對不是不斷輪迴,而是每一步都有確實的進展。最有意思的是,從征服者威廉開始,王位一脈相承,倖免於一次又一次暴民揭竿而起的革命,真正實現了「榮華富貴,代代相傳」。這恰恰是中國歷史上所有王朝所夢寐以求。

又譬如日本,堪稱是完好保留傳統文化、一面又成功蛻變的典範。這都證明上述那句話,不盡不實,是一種籠統的概括,而且綜合上下文來看,其實是特指一些「教訓」。譬如戰爭的爆發、統治者的集權、權力階層的腐化等等,面對這些特定的社會問題,人類常常重複犯錯。也許他並沒有想到,有的社會竟然可以泥足不前,千百年如一日。

那麼,為甚麼有些人永遠也學不到歷史教訓,一次又一次錯過轉變的機會?

推動社會改變的最主要動力,是觀念的轉變:譬如貴族和平民,雖然財產地位有別,卻不應該有法律權利的分別;男人和女人,都應該有接受教育和工作的權利;舊 Establishments 的壟斷遭到不斷挑戰,在自由競爭的環境裡,總能推陳出新;自發對權力、地位的崇拜,或者被迫的臣服,顯然是有問題的,必須想辦法改變。

反過來看中國社會,不難發現,很多觀念都根深蒂固,幾乎一成不變:譬如生命觀,以「未知生焉知死」或者「人死如燈滅」來掩蓋信仰的缺失,導致對於生命沒有邊界概念,因此在生的時候一味追逐肉身的慾望;譬如在倫理方面,有「好男不和女鬥」,強調男女之別,令「好男」不屑於和所有女性講道理,變相鼓勵女性的「潑婦化」;「子不嫌母醜」或者「無不是之父母」,又是一個顛覆邏輯的示範,而將父母的醜陋、錯誤和罪過,不問是非一律合理化。

在政治秩序上,還有「父母官」這種散發著腐臭的觀念,乃至於林鄭依然自覺是香港的母親;還有「老百姓」,流露出徹底的無力無奈,面目模糊,是一個完全沒有公民權的概念。但對於中國政治制度影響最大的觀念,是「大一統」:歷史上對於大一統王朝,近乎一面倒的推崇,帝國雄起,萬邦來朝,版圖不斷擴大所帶來的榮耀;相反,帝國解散,四分五裂,便是萬劫不復的災難。

迷信「一統」,也可見到中國社會凡事都喜歡「集中」:動輒集中力量,中央統籌,統一分配,「一把抓」之類。包括武漢肺炎當中,也要蓋統一的醫院,建統一的病房,把病人和疑似病人都集中在一起,成為解決問題的慣性思維。但反觀香港,政府雖然無能缺席,但民間和市場自行搜集分配口罩和清潔用品,便是分散的思維和行為方式。

如果這些根本觀念不改,則只能繼續期待下一個盛世,盼望更好的領袖,或者大救星;繼續夢想崛起,號令全世界,以霸主的身份去俯視其他國家和民族。如果繼續保持這樣的心態,又怎麼會有融入現代世界,和其他人正常相處的一天呢?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