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下西洋 —— 和平或侵略者?

A+A-

明朝年間,鄭和七下西洋,「曾多次抵達現在的東非沿岸,播下了中非友誼與合作的種子」。 以上是近年中國官方媒體對鄭和的評論。澳洲廣播公司報道指,中國領導人無論到哪裡外訪,均大談其「一帶一路」倡議,並屢屢提及鄭和,將之奉為為中外友誼的象徵。當涉及與東南亞國家往來及中國和平崛起的話題時,鄭和更老是常出現。然而,這位「中國哥倫布」是否如官方一直所指,沒有恃著龐大的海軍艦隊,用於侵略擴張?

1405 至 33 年間,回族人鄭和率領艦隊,完成了一系列遠航。其艦隊由百多艘船隻組成,船員總數超過 2 萬人,無疑為當時最先進的海軍。鄭和的艦隊固然展示出國力及海軍實力,但在正史記載中,從未提及鄭和曾使用武力外交,而是記載其與外邦君主建立的友好關係。

曾任中國交通運輸部副部長的徐祖遠:「鄭和下西洋是中國歷史上一次偉大的和平實踐。和平崛起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同時,鄭和「沒有搶佔沿途國家一寸土地,沒有建立一個堡壘軍事要塞,沒有奪取他國家一份財富。」中國外交官張明,年初亦根據「現有文史資料」提出同樣說法。

不過,研究中國與東南亞互動史的歷史學家 Geoff Wade,卻不認同鄭和的「偉光正」歷史形象,並認為所謂鄭和下西洋,其實是「原始海上殖民主義」的暴力體現。他在 2004 年發表的論文以越南為例,指鄭和對當地「侵略、佔領,在軍事及民政上施以高壓,剝削經濟。其統治的朝堂,權力源自專制朝廷」。而歷史上,中國曾對東南亞國越南統治長達千年,鄭和所處的明代只是其中一段歷史。時至今日,越南的民族主義者仍對這段歷史憤恨不已。

此外,Wade 更提到,鄭和的遠航「涉及動用龐大軍事力量,侵略其他種族的人民,佔領他們領土,將之劃分為較小的行政單位,任命順從的統治者、『顧問』。在經濟上,則開發這些侵佔得來的地區。」他指,15 世紀雲南傣族地區,由中國及當地人組成的殖民地軍,構成了維持明代殖民統治所必要的威嚇式暴力。

清乾隆年間「天下全輿總圖」,有指為鄭和「天下諸番識貢圖」摹本。 圖片來源:Universal History Archive/Getty Images

至於今天的菲律賓,對鄭和下西洋的「親善」之舉亦有非議。菲律賓最高法院大法官卡皮奧(Antonio Carpio),上月斥中國對鄭和曾到菲律賓的歷史敘述錯誤:「鄭和甚至從未見過菲律賓的海岸線。」而中國之所以聲稱鄭和曾到訪當地,旨在宣稱西菲律賓海是其歷史領海的一部分,圖證今天中國對南海主權主張有歷史根據,屬「世紀假新聞」。

中國對鄭和當時所為及足跡的理解,成為時下宣傳「一帶一路」的一部分。墨爾本大學亞洲研究所卓少杰博士便指,鄭和是「代表海上絲綢之路的關鍵人物」。「看看民俗學及演講上對鄭和的評論,總括而言都是正面的。」卓指,中國通過鄭和宣傳的信息是:「中國正成為一個更強大,且沒有巨大威脅的國家。」

然而在去年,時任美國防長 James Mattis 認為中國有「改寫現有全球秩序的長遠計劃」:「他們似乎用明朝作榜樣,以更強硬的方式,要求其他國家成為其朝貢國,對北京表示敬意,擁護一帶一路。」

中國人權執行主任譚競嫦,則從另一個角度對審視「一帶一路」與鄭和的宣傳,並得出同樣結論。她指:「中國當局利用穆斯林鄭和的遠征,取得外交及商業利益。同時卻在新疆地區逮捕數百萬穆斯林,達到虛偽及無恥的高度。這也暴露出,沿『一帶一路』建立帝國及附庸國家,才是其真正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