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庭電器為生活帶來更多方便,例如用電話應用程式甚至聲控,即能開關及調校家電。但近日英國廣播公司(BBC)引述調查顯示,智能家電在使用短短兩年後,或會因品牌停止提供技術支援,而無法正常運作。
黑客
|共23篇|
農業自動化,全球糧食供應風險更大?
現代農業愈來愈多採用智能機械,以解決勞動力短缺的問題或提高產量,但因為易受惡意黑客攻擊,增加了潛在風險。劍橋大學一份報告指,自動灌溉系統、農用無人機和收割機可能會被黑客入侵。英國政府和美國聯邦調查局警告,網絡攻擊對農業造成的威脅愈趨嚴重,為本來已受烏克蘭戰火及新冠疫情影響的食品供應鏈更添隱憂。
人工智能:糧食危機的救星還是災星?
地球人口正邁向 80 億大關,人口持續膨脹,對糧食構成極大壓力,每年全球平均約 900 萬人死於飢餓或營養不良,數字比愛滋病、瘧疾、肺結核加起來還要多。科學家一直思考如何推高全球糧食供應,其中一個新方向是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劍橋大學的農業專家 Asaf Tzachor 就在學術網站 The Conversation 分析新技術的成效和風險。
正義戰爭論能應用於現代網絡戰?
在 3 月阿拉斯加的會談上,中美雙方就網路戰一事互相指責對方。4 月 20 日,日本傳媒報道,中國疑似對約 200 間日本機構發動網絡攻擊。隨著全球經濟愈來愈依賴互聯網,網絡安全亦成為重要的國防議題,挑戰了我們過往思考國際衝突的方式。有學者就嘗試探討政治哲學和倫理學的傳統命題「正義戰爭論」(Just War Theory),究竟是否還適用於現代網絡戰。
拉撒路集團:替北韓盜取加密貨幣的黑客部隊
北韓可算是東亞最封閉的國度,1948 年立國以來,金氏家族一直壟斷軍政大權。該國長期面對國際社會的外交孤立和經濟制裁,除了依賴唯一盟友中國的支援,還要透過一連串非法活動,例如販毒和偽鈔,來為政權續命。近年,北韓就把犯罪行為網絡化,透過黑客部隊「拉撒路集團」,盜取加密貨幣。
【非新鮮事】中國領先疫苗開發戰,全靠網絡盜竊?
美中兩國就武漢肺炎疫情源頭爭論不斷,另一方面,開發疫苗亦成為另一角力場。據報美國聯邦調查局(FBI)與國土安全部(DHS)正準備發出警報,指中國黑客與間諜,正試圖竊取美國的武肺疫苗研究成果。
如何防禦網絡攻擊,又不會犧牲網絡自由?
全球網絡攻防戰近年愈趨白熱,民主國家逐漸意識到完全自由放任的市場,根本無法保護其公民與企業安全,但對網絡活動草木皆兵,又恐怕扼殺網絡開放自由,淪為監控網絡的極權國家。究竟要如何避免顧此失彼?有智庫組織研究員撰文,建議大家向英國取經。
大腦黑客:腦神經治療技術,讓記憶更易被篡改?
大腦黑客像遙距打開電腦檔案一樣打開你的大腦 —— 在本世紀不少科幻小說和敵托邦題材的作品中,類似構想並不罕見。偷偷篡改某人的記憶,甚至透過集體修正,繼而改寫歷史真相,聽來充滿電影味道,但 BBC 綜合腦神經科學家及防黑客公司的推算,認為這種入侵行為並非那麼遙遠,甚至比大眾所想來得接近。
陶傑:航空公司的「網絡強迫消費霸凌」
只規定必須在網絡完成購買和登記手續的一條龍工序,到頭來若顧客在網絡上輸入的私隱數據資料,航空公司又不能保障,完全是壞上加劣,罪大惡極。
紅眼:「刪除人生」沒有你想像中那麼容易
「刪除人生(dele)」的劇本是一個合時的嶄新嘗試,描述一個附屬於律師事務所的分支部門「dele.LIFE」,運作形式類似黑客,但擁有職業操守,專門在委託人過身之後用最快速度 delete 其電子產品上的重要資料,以免訊息曝光或被他人盜走。有趣的是,「dele.LIFE」為每個委託人都設定了死亡預警機制,一般在 36 或 48 小時內,只要沒碰過手機、電腦,警號就會響起,代表委託人可能遭遇不測,會打電話或派人登門查證對方是否仍然在世。在今日,只要連續 2 日不上線,你已經是個疑似死人。
方俊傑:「未來殺姬」—— 回憶不必靠科技
唔知幾時開始流行起「殺姬」,是 Scarlett Johansson 扮相帶點性感的「Lucy:超能煞姬」?隔無耐,Charlize Theron 打到飛起的,就叫「原子殺姬」。來到這一次是Amanda Seyfried,又叫「未來殺姬:Anon」。很不幸地,今次,是接近「Lucy:超能煞姬」式講大道理,而並非「原子殺姬」式一味官能刺激;很幸運地,Amanda Seyfried 又全裸又床戲,性感程度遠勝 Scarlett Johansson 及 Charlize Theron。所謂的不幸和幸,是相對的,是建基於你以為「未來殺姬:Anon」是一齣科幻動作片的假設。事實上,你更應該把「未來殺姬:Anon」當成一集「黑鏡」。
是研究還是生意?電腦病毒的發端與未來
電腦病毒如真病毒一般,遇強愈強,早前勒索軟件 WannaCry 肆虐全球便是一例。電腦病毒由 1983 年出現至今,現已成為流行病,防毒軟件遂變成一門生意。不像一般病毒是大自然演化而成,電腦病毒總需要一個發明者吧?其始作俑者不是黑客,也不是商家,而是學者,1983 年的 11 月 10 日,他把電腦病毒公諸於世。
請備份:8 招保電子私隱
WannaCry 讓全球電腦用家人人自危,沒想過電腦危機那麼遠這麼近,一時人人關注電腦安全。及時更新系統和程式、不打開可疑電郵和網頁、不隨便安裝不明程式,如此電腦也中招,實在是非戰之罪。不過,在電子網絡世界危機四伏的,除了是個人電腦安全,還有你的個人資料安全。開源社群 Free Code Camp 創立人 Quincy Larson 在博客上提出多項建議,更好保護你的電子私隱。
Chester Ho:WannaCry 後,只會有更多的勒索病毒
電腦勒索程式 WannaCry 席捲全球,Windows 系統用家人人自危。有別於過往的電腦病毒,即使用戶沒有點擊連結,也沒有下載檔案,WannaCry 依然有方法進入電腦,把用戶的檔案加密,然後彈出畫面通知用戶,要求用戶使用比特幣支付費用解鎖。
天下無不破的電腦
選舉事務處離奇遺失兩部電腦,頂頭上司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說「加密標準高,任何人都難以破解」,港府出事後再死撐,相信大多數人對此已不感意外。碰巧政經雜誌「經濟學人」 4 月份第 2 期正以「為何所有電腦永遠不會安全」為封面專題,內有兩篇文章詳細分析技術困難與經濟誘因,指出從經濟層面上解決黑容問題或成效更豐。雖然黑客入侵無可避免,但不代表不應戒備。
黑客自白:入侵選舉比入侵 eBay 更易
20 出頭,做甚麼可月賺 10 萬美元?做黑客。Sergei Pavlovich 是活躍於 2000 年代早期東歐與俄羅斯數一數二的網絡黑客。黑客一向予人神秘的形象,甚少人清楚真實的黑客到底在想甚麼,現年 33 歲的 Pavlovich 早前接受莫斯科時報專訪便透露:入侵國家選舉隨時比入侵 eBay 容易。
普京的雙重西方政策
俄羅斯近年針對西方發起一連串政治角力,目的何在,外界揣測紛紜--在 Google 輸入「What does Putin want」,就搜尋到 1,500 萬個結果。誠然,普京本人再難以預計,也不可能懷抱那麼多願望,而就俄羅斯的西方政策來說,不少分析均指向一個解釋:普京一邊削弱西方,一邊與其合作,鞏固俄羅斯的地位之餘,同時要考慮普京的個人利益行事,因此俄羅斯既不會全面開火,亦不會停止對自由民主政體的攻擊。
互聯網由 14 個人掌管
今日我們無法割捨的互聯網,竟是由 14 位掌握 7 條鑰匙的人控制?如同陰謀論小說的情節,其實有根有據,而且這 14 個人還會在今天(10 月 27 日)舉行對網絡發展史甚具意義的重大儀式。這 14 個人的身份、7 條掌控網絡的神秘鑰匙 —— 這一切都可以由日前震驚世界的黑客攻擊說起。
中國黑客不攻美帝,轉戰俄爹?
攻擊美帝網站,曾是中國黑客的天職。但如今局勢變了,他們也隨之變了。美國官方及專家均表示,在過去 13 個月內,中國黑客盜取美國企業次數直線下降。對美國來說,這是個喜訊,卻也是疑問 —— 不攻擊我的話,你們還會攻擊誰?
方俊傑:「黑客軍團」——我們真的有選擇?
去年金球獎,「黑客軍團」(Mr.Robot)的第一季,竟然能夠揮低「權力遊戲」(Game of Thrones),贏得戲劇組最佳電視劇集,唔講得笑。大陸的樂視選來這套作品來力谷,更加唔講得笑。故事講患有社交恐懼症的黑客,被招募加入黑客組織,專門針對跨國的商業集團,個組織名,叫「反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