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航海隊伍未必死於鉛中毒,相信也能解釋他們為何在棄船時會帶上奇怪物件。
航海
|共8篇|
李衍蒨:170 年前北冰洋沉船之謎(上)
對於他們的經歷,以及船員們奇怪行為的背後原因,至今仍有著不同的說法,包括壞血病、缺乏鋅、肺結核等,但每一個推論,最終都與鉛毒拉上關係。
日本以島為牆,防範中國衝破第一島鏈
日本作為第一島鏈(first island chain)重要一環,一直走在警惕中國軍隊舉動的最前線。「華盛頓郵報」報道指,中國對日本空中及海上的軍事挑釁活動,旨在爭奪雙方有主權爭議的島嶼控制權,並已於東海上的宮古島,演變成一場看誰先退縮的「膽小鬼博弈」。
「美洲」這個名字 來自一場誤會?
法國東北部小鎮 St-Dié-des-Vosges 從來不是矚目的旅遊勝地,二戰時被夷為平地,更令原有的中世紀古風盡失,重建後變得平凡乏味。但在 500 多年前,一班歐洲頂尖學者曾經聚首在這裡,合力繪製出一幅改寫歷史的新地圖,它首次確認哥倫布發現了未知的新大陸,還因誤會而意外把新大陸命名為 —— America。
與美洲探險家無關,番薯靠自己「殖民」世界?
自從哥倫布於 1492 年登陸美洲,其探險隊開始把番薯帶入歐洲,往後番薯亦從歐洲向外廣泛流傳。然而 18 世紀時,英國探險家庫克,於距離美洲超過 4,000 英里、太平洋上的玻里尼西亞群島上發現番薯。番薯的廣泛散佈使科學家大惑不解。雖說番薯早從哥倫布手上流傳,但在歐洲人到達這些偏遠的島嶼前,是誰把它帶到當地?剛發表於科學期刊「當代生物學」的研究,透過分析番薯的基因,得出一項引起爭議的結論 —— 一切與人無尤。早在人類以前,番薯已靠著自己「走遍」全球。
維京人如何用晶石導航?
維京人千多年前在歐洲獨領風騷,縱橫四海,其戰船最遠可達格陵蘭和北美沿岸,但他們的航海技術早已失傳於世,考古學家、史學家和科學家一直無法解答維京人是如何在沒有羅盤指引下橫渡大西洋,直到近年的科學研究發現,維京人很有可能是依靠晶石導航,即使烏雲密佈或大霧籠罩,仍可以由挪威航行 3 星期直達格陵蘭。
百年孤寂:來自 132 年前的「瓶中信」
一個半空心的琴酒酒瓶,何以吸引到外國媒體爭相報道?因為瓶中藏著一封信 —— 而「寄出」的日期是 1886 年。經過 132 年的漂浮,這個酒瓶終於被一名澳洲婦人 Tonya Illman 在西澳洲韋奇島附近的一個海灘上拾獲,並相信能夠打入健力士紀錄,成為漂浮年期最長的瓶中信。
從船運看全球經濟
雖然空運已經極為頻密,但是空運的規模依然不能和船運相比。每年全球商船運輸達 110 億噸包括衣服、電視機、糧食、汽車、石油和維持全世界日常運作的一切資源貨物,要說船運航線等同全球經濟命脈,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