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長達一年的北極冰層探險之後,研究破冰船 Polarstern 進一步揭示北極冰蓋減少。最近的極端天氣,包括西伯利亞出現前所未有的熱浪,均加劇融冰趨勢。科學記者 Michael Gross 在學術期刊「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期刊總結北極融冰的研究結果,預視如趨勢持續,不久將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北極
|共14篇|
藝評:感知的政治,重構的想像 —— 評「人造新北極」
在香港,一提到北極,腦海立即浮現的可能是冰天雪地白茫茫一片,或是極地科學家於兇險環境探險研究之地,又或是觀看極光的夢想旅遊之地。然而,我們對北極的想像真的只能限制於此?著名丹麥藝團「無形旅舍」於今年世界文化藝術節呈獻的「人造新北極」,為香港帶來不一樣的北極以至世界的想像。
身教言傳 —— 北極因紐特原住民育兒指南
今時今日,生理成熟但心智未熟的成人屢見不鮮。容易發脾氣、衝動的特質不再是孩童專有。人的成長,與父母管教方式有莫大關係。世上沒有育兒聖經,指引父母如何教出面面俱到的孩子。不過,若要孩童日後懂得管理情緒,或可參考北極圈的因紐特原住民(Inuit)。
陶傑:北極絲綢之路?俄國人不高興
中國企圖建立「北極絲綢之路」,雖然未發現「北極自古以來是中國領土」的任何考古證據(其實有:愛斯基摩人五官容貌與黃土高原甘肅的農民相似),但忽然自稱也是北極圏持份國家,引起俄國警惕。
暖化的「收穫」:找到巴拿馬運河的代替品?
北極海冰融化,面積一年比一年縮水,也許是全球暖化最明顯的後果。不過,海冰融化亦帶來意外收獲,加拿大以北的西北航道,原本在冬季被冰覆蓋,只可於夏天趁海冰融化時航行。但因氣候變化緣故,預計將可全年通航。
這種難民,請不要驅趕……
每到初秋,一班動物拖家帶口南下,抵達正值捕鯨季節的阿拉斯加城市覓食,不少遊客為見牠們長途跋涉而來。但牠們不是逐水草而居的動物,也不是定期遷徙的候鳥,而是全球暖化下的氣候難民:北極熊。
反常天氣因北極冰?
對於北極融冰,美國紐澤西州羅格斯大學北極氣候專家 Jennifer Francis 表示,如此急速的轉變,將影響現時天氣模式,以往或有自然的厄爾尼諾現象讓赤道太平洋中部、東部表面海水異常溫暖,但從未與北極變暖同時發生,現在我們將要面對全新的局面。融冰除了是暖化的果,愈來愈多證據顯示,融冰是導致反常天氣的因,因風不像以往般的方式繼續吹。
清算時間:你今天融了幾尺北極冰?
地球病了幾十年:全球暖化、北極融冰、海平線上升、珊瑚白化……怪來怪去,嫌疑犯上十億,溫室氣體人人都有份,大家以為推說「多我一個唔多少我一個唔少」便可全身而退,但原來每個人類每年對北極的破壞,清算起來也有數得計。
極地戰熊:為何北極熊包圍科學家?
一班科學家披著厚重的大衣,在冰天雪地之中進行科學研究,怎料燃料耗盡,補給需時,更被饑腸轆轆的北極熊群包圍。科學家只好守門不出、等待補給。以上不是電影故事,而的確在日前發生在北冰洋,被困的主角是俄羅斯的氣候研究員,但另外的主角北極熊,也有極大隱情,它們或因全球暖化才「挺而走險」。
Live Norish:企鵝移民去北極?
選舉季節又來臨,各區大街小巷的競選橫額上,總少不了「成功爭取」的字眼吸引眼球。某位來自經常標榜成功爭取「雞毛鴨蒜」政積的政黨的區議員,幾年前曾經在電視時事節目中揚言「北極人少企鵝多」,其豐富自然科學常識及為企鵝爭取移民的熱忱到今天仍然受人津津樂道。若然企鵝真的移民北極,企鵝寶寶會生活得好嗎?
Live Norish:一帶一路去北極
——唔係呀嘛?一帶黑色旅遊警示地區敍利亞、伊拉克、巴基斯坦,一路每年人均收入不足 1,000 美元的阿富汗和孟加拉,現在北大人都開始將這概念鴻圖吹淡風了,是誰甚麼時候無聊頂透給一帶一路吹超級寒風?「一帶一路去北極」不是惡搞,卻是真有其事——發生在剛好一個世紀前。
Live Norish:北極鉛水殺人事件
香港大型屋苑先後發現食水含鉛量超標,事件至今仍未解決。政府顧問醫生說「拉勻一生」去算,喝下肚子的鉛水也沒有什麼影響,更有立法會議員驚言多喝鉛水會延年益壽。只是極地探險歷史中,卻曾發生過轟動一時的鉛水事件,肇事探險隊全軍覆沒,就此終結一生。
Live Norish:遇到北極熊,又如何?
「你地有無喺野外見過北極熊?我見過!我真係見過!」假如有朋友說見過北極熊,你不必羨慕或妒忌,因為根據「極地野外生存秘笈」的那一頁「如何與野生動物保持適當距離——最簡易方法」是伸直手臂豎起姆指。若你的姆指可以蓋過視線內的動物,你便算是與牠保持安全距離了。以此方法,與企鵝的安全距離大約是 5 米,北極熊便是 300 米開外。相信你的那位朋友也只是遠遠的看著。
Live Norish:北極熊謀殺案
大草原上的蒙古人,用狼血塗抹在刀片上捕狼的故事,大家都聽過吧?
北冰洋中的島嶼上,也有類似的故事,不過捕捉的,卻是比野狼體型和力氣更大的北極熊。斯瓦爾巴群島位於挪威北冰洋海岸與北極點中間,百多年前仍是與世隔絕、冰雪連天的地方。二十世紀初,開始有人來到斯瓦爾巴群島開採煤礦,在島上十數個海岬或海灣建立了採礦小村落,大部份這些村落人口只有幾十人。由於生活艱難,很多礦工和村民都會打獵。如果捕捉到珍稀野外北極動物如北極熊、北極狐,牠們的毛皮可以賣得好價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