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年的最後一天,北京的天安門對外開放,昔日天子腳下的臣民,第一次以公民的身份走上皇城的城樓,第一次從皇帝的視角,佇望這座從前的帝都,都城裡的尋常巷陌、燈火樓台,無數的點與線,第一次以如此強大的視覺形象洶湧而來。「慶祝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的大字標語,已悄然懸掛在天安門上。它吸引了蔡元培、魯迅、陳獨秀,以及愈來愈多的知識分子在這座倡新摒舊的城市裡悄然落腳,在「科學」與「民主」的引導下,走出書齋,走向廣場。
公園
|共5篇|
「邂逅!市中森」:公共藝術與兵頭花園
近日,由康文署主辦,藝術推廣辦事處籌劃的「邂逅!市中森」藝術項目於香港動植物公園展出,他們邀請了 17 組藝術家及藝術團隊,從公園的歷史、集體回憶、文化想像及自然生態出發,透過不同媒介的藝術創作及即將舉行的活動,讓公眾重新認識香港動植物公園,發掘一直存在的美。
主題公園沒落潮:美國魔法森林公園的故事
1 月 18 日,海洋公園主席劉鳴煒宣佈樂園轉型大計,未來不再走主題公園路線,會拆卸大型機動遊戲,並將多個景點改為逐項收費。海洋公園近年被批評經營不善,有評論人更表示其「死不足惜」;有人則視公園為香港重要的集體回憶而大感嘆息。其實數碼世代後,娛樂事業競爭激烈,加上疫情夾擊,不單香港,各地主題樂園也如明日黃花,包括美國的魔法森林公園(Enchanted Forest)。
四季暖和,真的對花園更有利?
世界多地正為氣候變化所苦。對英國標誌性的英式庭園而言,長時間的暖和氣候,令不少植物四季茂盛而鮮艷,但這些花草長不停,代價又是甚麼?
阿嬋:在斯德哥爾摩逛公園才是正經事
到歐洲旅行,指定動作之一是逛公園,因其作為城市中重要的公共空間,理應最有生氣,並聚集了形形式式的人,是免費 people watching 的好地方。某程度上,公園的設計,往往同時透露及形塑了城市的特質以及人們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