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有數以百萬計的海魚,在印尼和菲律賓等國家被捕獲,再輾轉賣到世界各地,養於缸內以供觀賞。不過,當中有部分魚遭人用氰化物昏迷,很多捱不住長途旅程而死在路上。專家們更指,全球對這些色彩斑斕、賞心悅目的熱帶魚需求增加,正導致脆弱的珊瑚生態系統退化。
由於繁殖觀賞性海魚的所需條件極為特殊,科學家和專業人士嘗試多年卻仍所知甚少,令人工飼養往往昂貴、困難甚至無望成功,所以大部分物種均為野生捕獲。小規模採集和出口始於 1930 年代的斯里蘭卡,此後貿易穩步增長。根據 2021 至 2022 美國寵物產品協會調查,全美有近 300 萬戶以鹹水魚為寵物。每年約有 760 萬條海魚進口到美國。
但漁民數十年來常用的捕獲方式,卻對海洋生態系統造成可怕後果。他們先把氰化物壓碎,倒進裝滿水的瓶內稀釋,再將這些有毒混合物,噴到艷麗海魚匿藏的珊瑚礁,令牠們暫時被擊昏,從而輕鬆挑選或舀取。氰化物令很多魚變得虛弱,往往撐不住長途運輸而死,漁民便捕取更多來滿足需求。化學物質還破壞活珊瑚,令新珊瑚更難生長。
印尼和菲律賓等國雖已禁止氰化物捕撈,但因難以執法而未見改善。峇里非牟利組織 LINI 致力保護和管理沿海海洋資源,創辦人 Gayatri Reksodihardjo-Lilley 指印尼的海岸線長達 54,720 公里,坐擁 17,500 個島嶼,監測熱帶魚供應鏈的任務龐大。但她表示:「我們一直在國家層面上努力,試圖推動政府關注印尼的觀賞魚,卻被置若罔聞。」
加上從漁民到當地中介、出口倉庫、國際貿易中心,再運至各國寵物店,這些觀賞用海魚被轉移得太快,令人難以追查來源及監管貿易。Reksodihardjo-Lilley 形容:「整個過程沒有執法、沒有管理、沒有收集數據。」美國羅傑威廉斯大學海洋生物學教授 Andrew Rhyne 亦指:「消費者不知道他們的魚從哪裡來,也不知道是怎樣捕來。」
美國作為印尼最大觀賞用海魚出口地,有法例禁止販運被原產國或銷售國列為非法獲取、擁有、運輸或出售的魚類、野生動物或植物,這意味著在禁用氰化物國家以此方式捕獲的任何魚類,在美國進口或銷售皆屬違法。問題是人們無從判斷魚是如何得來。Rhyne 舉例,現無測試能夠提供準確結果,指出魚是否被氰化物捕獲,而正因「沒有確切的紀錄管理或落實紀錄的方法」,所以不常執行相關法例。
在峇里島北部、以觀賞用海魚聞名的小鎮 Les,長久以來仰賴保護組織減少氰化物捕撈,以及本地漁民的協助。Made Partiana 曾以此化學物捕魚,但多年後留意到「珊瑚礁死了、變黑了,魚也少了」,於是經保護組織教導後,學用漁網、照顧珊瑚礁及在區內水域巡邏,更成為培訓人員,讓當地 200 多名漁民改用危害較少的技術。「我希望我的子孫後代能夠看到珊瑚的樣子,而海裡會有觀賞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