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

|共14篇|

睡前思考如何,睡眠質素也必如何

有時躺在床上想要入睡,思緒卻無法停止,像是思考明天的工作、吃甚麼午餐、懊悔說出不該說的話,或是突然想起旅行證件是否要續期等。墨爾本大學睡眠心理學家 Hailey Meaklim 及蒙納殊大學心理科學學院大腦與精神健康研究所副教授 Melinda Jackson,在學術媒體 The Coversation 上撰文,指出睡前想法確會影響睡眠,睡得好的人及睡不好的人,確會思考不同的事。

【學術研究】生活小貼士真的有用,還是你堅信它有用?

網絡文章及演講經常推薦「想減肥可用小一點的容器」、「工作中的正念可提高生產力」、「遠離 Facebook 可讓你更快樂」等改善生活的技巧,但實際上我們從不知道是否照做就有效。利物浦大學心理學教授 Ben Ambridge 近日在「衛報」撰文指,有關減肥、正念或社交媒體等的「生活方式科學」研究,在實驗設計上存在局限,受試者根深蒂固的想法或會直接影響實驗結果。

通往真正的快樂,先脫離「毒性正能量」?

近年,各國興起一股正向正念熱潮,有各種各樣的心靈書籍和思考訓練課程,鼓勵人們要追求積極人生,凡事以樂觀態度看待眼前問題。可是,過分強調正向思維,有可能造成反效果;墨爾本大學心理學教授 Brock Bastian 和澳洲聯邦大學的心理學講師 Ashley Humphrey 在學術網站 The Conversation 撰文,講解正向思維甚麼情況下會淪為「毒性正能量」(toxic positivity)。

正念令人自私?

正念對人的心理及精神產生很多正面作用,例如有助增強自我控制能力、提升注意力、擴展工作記憶及增加心理彈性。透過練習,人們可以減少情緒反應,平日處理問題就更易保持冷靜。然而,有研究發現,練習正念亦可能會放大部分人自私的傾向。當他們愈關注自己,似乎就愈會忘記其他人,亦不太願意幫助有需要的人。

探索佛學:輪迴轉世的政治哲學

提到佛學,很多都市人或會即時想起禪修、正念療法等概念。佛學經過現代化,甚至商業化改造,已經不單是一種宗教信仰,更加被包裝成健康、時尚的生活態度。普林斯頓大學講師 Avram Alpert 就在學術網站 Aeon 撰文,希望大眾能夠重新反思一個古老、看似不符合現代科學的概念「轉世」(Reincarnation),以及其背後的政治哲學含義。

持久戰的實用心法:如何不被絕望擊垮?

眼見所有抗爭都徒勞無功,抗爭者要如何能夠不被絕望情緒拖垮?著名越南僧侶一行禪師曾經引導學生投身社運,學生卻飽受拘捕入獄、綁架謀殺、越戰戰火的威脅。究竟正念修行如何幫助學生渡過苦厄,不被悲傷、恐懼、絕望、憤怒情緒拖垮,持續為公義奉獻?

【KODW】冥想應用程式 Headspace 學正念紓壓提升身心健康

手機應用程式如何助人進入冥想狀態,尋找自身平靜,達至身心健康?Headspace 首席產品設計師 Vicki Tan,致力設計一個與冥想和正念有關的產品,希望以行為科學及設計研究的方法,設計出一個能幫助用戶提升健康和幸福的嶄新體驗。

正念:讓大腦休息的簡單方法

怎樣才是理想的休息?去一個長旅行?做水療按摩?還是睡一整天覺?整日放空?但更多時是用盡所有自以為可以休息的方法,或根本不忙碌,卻仍覺疲憊不堪。洛杉磯南灣精神醫療診所 TransHope Medical 院長久賀谷亮指出,這是因為大腦疲勞及肉體疲勞在本質上有很大差異,即使肉體得到休息,大腦仍是閒不下來,一直消耗身體力量。要對症下藥,他認為正念冥想就是訓練之法。

【Soul Monday】英國學童新科目:正念課

成年人有壓力,孩子也有壓力。繁重的學業、同儕的欺凌、師長的期待…… 一個又一個重擔,年紀愈輕愈吃不消。本港高官似乎無動於衷,只會說深表遺憾或正在跟進。英國政府則已採取行動,宣佈將於多達 370 間學校引入「正念(mindfulness)」課程這個新科目,作為改善青少年精神健康的研究一部分。

火海中的蓮花:一行禪師在越戰提倡的入世佛教

一行禪師在國際廣受稱頌,被無數人視為心靈導師,但其實一行禪師亦曾是活躍的社運分子,半個世紀前在戰火燎原的越南推動和平運動、革新越南佛教,更獲馬丁路德金提名諾貝爾和平獎。究竟戰亂中的苦難,是如何模塑一行禪師的思想?

禮貌與約束:日本人的道歉藝術

據指,在日文語法中,單是表達道歉意思的語句就有 20 種。日本人視道歉為一個普遍的生活習慣,有時僅僅是一套自降身份的說法,而最壞情況,則用來表達一種不必要的自我鞭韃。對人有禮,作為日本文化的一環,其源頭可能是為了顧及擠逼生活環境中的人際交往。因為東京的人均佔有空間僅 19 平方米,人和人之間愈容易產生碰撞,就愈需要講究禮數。

每天練習,對抗拖延症

聖誕後、元旦前,正是拖延症大流行之時,累積的工作,是否會想不如放完假先做?當我們拖延時,此刻的及時行樂,到了大限,化身 Deadline Fighter,未來的自己默默地成了犧牲者。研究人員發現人愈覺得未來的自己與當下沒關聯,就愈容易出現先脫身往後再算的情況,為此,研究人員定訂立出可視化的練習,有助治療拖延症。

正念潮流:從內在修養變成行業

近年,不論是書刊報章,還是網上教人健康的方法,不時都會介紹「正念(Mindfulness)」,聲稱能令精神集中、協助減壓,保持身心健康甚至提升工作能力。不過,評論家認為,一直以來正念的研究缺乏統一性:正念實際上是甚麼?能幫助甚麼人?它如何影響心靈和大腦?而正念療法行業亦需要標準化:如何識別新手或是經驗從業員?正念有否特定的練習方式及變化?否則根本無從比較領域中的從業者及相關課程內容,也無法進行更具意義的研究、建立相關的知識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