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令人自私?

A+A-

正念對人的心理及精神產生很多正面作用,例如有助增強自我控制能力、提升注意力、擴展工作記憶及增加心理彈性。透過練習,人們可以減少情緒反應,平日處理問題就更易保持冷靜。然而,有研究發現,練習正念亦可能會放大部分人自私的傾向。當他們愈關注自己,似乎就愈會忘記其他人,亦不太願意幫助有需要的人。

負責是次研究的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SUNY)心理學副教授 Michael Poulin,就想了解正念為人帶來的影響,是否取決於練習者的文化背景及原有價值觀。他對人們看待自己的方式尤其感興趣,像是傾向「獨立」的人比較重視自我特徵,如果要求他們描述自己,他們可能會強調自己的智慧或幽默感。而傾向「互相依存」的人則多根據與他人的關係來看待自己,如果要他們作描述,他們可能會說自己是「女兒」、「父親」或「大學新生」,強調社會角色或團體成員身份。

Poulin 先邀請 366 名大學生進入實驗室,向他們分發問卷,以衡量他們傾向「獨立」還是「互相依存」。然後,他要求一半人進行專注於呼吸感覺的正念,對照組則進行一次「假」正念,包括坐著恍神 15 分鐘,此舉或有助放鬆,但非為增強正念。接下來是親社會行為測試,研究人員告訴學生有一個為無家者慈善機構籌款的新計劃,學生可以選擇幫助將計劃的宣傳物資封入信中,而這些宣傳品會發送予大學校友;同時他們被告知,若想早點離開也可以,他們沒有義務要幫忙。

Poulin 發現,正念的效果取決於人們本來的態度。在傾向「互相依存」的人當中,曾進行正念練習的人會願意花更多時間在慈善事業上,總體而言他們比對照組多入 17% 的信封。然而,如果他們較為「獨立」,情況則相反,正念似乎使他們更自我中心,不太願意幫助無家者籌款。總的來說,他們比對照組少入大約 15% 信封。

為確保測試結果真確,Poulin 的團隊找到 322 位受試者在網上進行第二個實驗。他們首先為參與者提供短文本,當中以第一人稱單數(I)或第一人稱複數(We)書寫。受試者閱讀文本時,必須點擊所有代詞,此舉可以刺激受試者「獨立」或「互相依存」的傾向。然後,他們要完成正念練習,再被問及是否願意花時間與無家者慈善機構的潛在捐助者,在網上聊天,以測試對象的親社會性。實驗再一次發現,正念練習會放大他們自我知覺的程度,推動傾向「互相依存」者更多利他思考,而傾向「獨立」的人則會減少利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