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在後香港的香港人無論如何掙扎表達自我,在離散社群的眼中,總是不再純正的文化身份,是被北方洗腦統合後的雜種遺民。生長在香港的香港人才是香港人,抑或遠走外地的離散香港人才是香港人,這將會是一場你死我活的話語權戰爭。
海外
|共17篇|
鴻若遠:「海外麻雀尋根系列」#14 —— 海外小企業的聯乘效應
鮑魚和參茸海味的銷售,從來都是以華人為主,因此跟華人普遍嗜好的打麻雀作聯乘活動,確是雙贏。因為不管是社團支援或商業小買賣,港人組織在海外勢孤力弱,所以不同機構的聯乘合作至為重要。
Moyashi:後集體回憶香港
大家必須開放「香港文化」的解釋權,接納香港文化不再是單指地理香港上的文化生產與消費,而是作為一種美學風格的存在。8、90 年代的流行文化當然是經典,但不必執著於哪個才是正宗。「香港」是一個文化符號、一種風格選擇,在海外基於經典的重新創作,也可以是「香港文化」的新血。
鴻若遠:「海外麻雀尋根系列」#13 —— 麻雀比賽中被遺忘的兩個角色:裁判與戥腳
麻雀是個固定人數的比賽,一定是以四人為單位,當分配好後,就不好隨便改變。若是足球比賽,大家多打一個少打一個,或許會影響強弱之勢,但只要雙方同意,比賽還是可以繼續。可是打麻雀就缺一不可了。因此主辦方得準備好一定戥腳人數,以應付臨場需要。
鴻若遠:「海外麻雀尋根系列」#12 —— 麻雀在老外和華人眼中的區別
試問有哪個校董會願意借出禮堂,給人家去舉行一場麻雀大賽?哪怕這場比賽根本不牽涉半點賭博成分。因為在華人眼中,麻雀早被定義成發生在掛著霓虹燈的竹館中,某個角落還有著關二哥神位、下面供著祭品及插著刀的薑。即使打麻雀不算是非法活動,但難免都是會跟三教九流、難登大雅之堂等詞彙掛鈎。
鴻若遠:「海外麻雀尋根系列」#11 —— 論離港與留港之間的尷尬與矛盾
這個去或留的問題,總能引起各種爭議,甚至變成互相指責。對此,筆者基本認同在連登看過某位網友一個很簡單說法:「留尊重,走支持,勸留勸走都 X。」
鴻若遠:「海外麻雀尋根系列」#10 —— 關於廣東牌和台灣牌之間的爭持
有人認為台灣牌有一定程度的難度和技術性,更能凸顯雀手技術,亦可增加刺激感;但也有人認為身為海外香港人,打廣東牌才是「根正苗紅」。當然,台灣牌支持者認為其實有不少港人在香港早已打著台灣牌,因此更為普及。
鴻若遠:「海外麻雀尋根系列」#8 —— 麻雀房,只有海外才能擁有的奢華
一旦移民到英美,眼界豁然開朗,家裡突然擁有大量可發展空間,房子的閣樓和地庫是聞所未聞的新大陸,成為了你個人的明日大嶼,等著你去開發,因此各種各樣過去的興趣都可以搬回家中進行,於是終於可以買一張比車子還要奢華的、不摺疊的、純粹的麻雀桌。這個要是在香港,實在困難。
堅持「清零」的中國,堅持到嗎?
面對疫情,中國目前仍然維持「清零」政策,強調「嚴防境外疫情輸入是關鍵」。隨著亞太地區國家如韓國、澳洲已步向「與病毒共存」,開始放寬防疫限制及開放邊境,身在異地的中國人或者毋用再面對嚴謹的防疫限制,但若要返回堅持「清零」的中國,卻是一件難事。
如臂使指的海外黨支部
在中國,「黨領導一切」是常識。而如今,中國因為「走出去」戰略而分佈世界的國營、民營企業、共產黨員,又如何持續接受黨的領導?研究政黨歷史的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講師 Daniel Koss 在詹姆斯敦基金會(Jamestown Foundation)發表文章,認為中共已重新發現海外建立黨支部的潛力。
學者:讓台灣研究連結世界
在過去,漢學研究(Sinology)的焦點都落在中國大陸的發展,台灣研究和香港研究處於比較邊緣的位置。可是,隨著國際社會愈來愈關心台灣和香港的情況,也投放了更多資源去理解兩地發展,例如英國名校聖安德魯斯大學 4 月底就宣佈,會新增香港文化教學單元。有學者就在學術網站「外交家」撰文,呼籲把台灣研究帶往全世界。
Mo 爸:菲傭姐姐不如去英國打工吧
如果說要求外傭強制檢測或接種疫苗是歧視,倒不如說香港的外籍家庭傭工制度,本身已經是一個最大的歧視。
菲律賓家傭的誕生:家務勞動的國際分工
政府宣佈,強制全港外傭在 5 月 9 日前要進行強制檢測,並將要求需要續約的外傭接種疫苗,勞福局局長羅致光更表示,有關條件並非苛求,外傭大可以選擇不在香港工作。事件令更多香港市民更關心外傭權益問題,有意見更直斥政府歧視及種族主義。自從 70 年代香港大舉引入外傭,外傭就成為香港多元文化和城市景觀一部分,幫助照顧無數家庭的日常生活。
武肺後,知名學府危機才開始
武漢肺炎重創美國校園經濟,可牟利的校際運動比賽和交換生計劃取消、校內商戶停業、愈來愈多學生要求退還部分學費,令當地院校收入大減,有學府更損失接近 1 億美元。然而,部分教育界人士認為,即使一切雨過天青,高等學府的財政亦未必能迅速復甦,因為它們還要面對第二波危機 —— 收生不足。
海外高級市場崛起,日本食品業轉戰東南亞(下)
日本食品業往海外淘金,並不是近幾年的事情,早在二十多年前就有業者揮軍越南,但如同商場上不變的道理:「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跑太快的永遠要付出比別人更高的代價,以米果為主力商品的龜田製菓。雖然早在 1996 年就進入越南,但僅僅三年就被迫退出市場。
海外高級市場崛起,日本食品業轉戰東南亞(上)
隨著日本人口減少,代表「嘴巴」與「胃」也都在縮減,這讓近十年來的趨勢有所改變。日本食品業長久以來建立的良好形象,剛好迎合整個東南亞高級市場的崛起,促使了一波海外發展的新浪潮。
英擬加強審查,中資收購之路阻礙重重?
西方國家對中國企業的投資一直又愛又恨。愛者,皆因中國水頭充足,外國企業及政府見錢自然開眼。不過,中國資本注入當地企業的同時,亦可能藉此進行技術轉移,又或投資項目涉及國家安全,令人懷疑另有企圖。是以,歐美不少國家近年加強對中國的投資審查。日前,原被視為審查較寬鬆的英國,亦跟隨其盟友的步伐,提議大幅收緊監管外國的收購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