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臂使指的海外黨支部

A+A-
2018 年,一家中國企業的海外黨支部,到馬克思誕生地,德國特里爾市參觀。 圖片來源:鎮江國際經濟技術合作有限公司

在中國,「黨領導一切」是常識。而如今,中國因為「走出去」戰略而分佈世界的國營、民營企業、共產黨員,又如何持續接受黨的領導?研究政黨歷史的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講師 Daniel Koss 在詹姆斯敦基金會(Jamestown Foundation)發表文章,認為中共已重新發現海外建立黨支部的潛力。

Koss 將海外建立黨支部的做法,歸為「典型的列寧主義政黨組織」,屬黨國治理手法:藉此鋪墊以黨之名在國內外行使權力的基礎。回顧歷史,Koss 指不論國民黨或共產黨,均在海外建立黨支部,以支援國內革命;今天的中共,則重新發掘列寧主義政黨組織中蘊藏的革命潛力,以在現代實踐新目標。

2016 年 8 月,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表文章,題為「海外黨建(黨的建設)——『一帶一路』建設的強大動力」,提出「投資海外的企業,不論是國有企業還是非公企業,其員工中難免有黨員,有黨員就應該建立黨組織。」Koss 認為,儘管中國領導人當時沒有明確呼籲海外黨建工作,但 2016 年確實形成了「有黨員就應該有黨的機關」的新共識。

2017 年,中國東風汽車公司成立海外伊朗項目黨支部。 圖片來源:東風汽車公司 / 微博

Koss 又論及海外黨支部的特色。他指,不論外國大學、遍及世界各地的國營民營企業,海外黨支部是中共在海外最常駐的形式。例如去年,有 132 名中國公民參與中國水電十一局在坦桑尼亞一個水電站項目,當中 26 人(19.7%)為黨員。因此,相關項目同時設立了一個為期 42 個月的黨支部(party cell),與中國水電非洲總部常設海外黨支部緊密合作。Koss 指,中共通過海外黨支部穩健、可親自操作的特點,來牢牢控制其他短暫活動的基層黨支部,避免出現任何亂象。

同時,一種新式黨支部亦應運而生。本來,一個黨支部必須隸屬於某一單位之下。據共產黨員網在 2016 年介紹,即使一個單位內正式黨員不足 3 人,亦能與鄰近同類型單位的黨員組成聯合黨支部。Koss 表示,聯合黨支部最初在上海創建,現已遍佈中國各地並出口至國外。在海外,來自不同工作場所的黨員,根據地理或部門性質的接近程度組不同聯合黨支部。相比在一個單位下建立的黨支部,Koss 指黨員受僱於同一僱主,意味僱主對該支部可有更大影響力。相反,聯合黨支部化零為整,即相對獨立於僱主,更有利於黨的控制。

同時,海外黨員及黨支部還受到科技層面的制約。2018 年,中國駐摩洛哥大使館採用海外黨建雲端平台「摩洛哥黨建先鋒」。2019 年,中國國務院國資委與「摩洛哥黨建先鋒」開發商合作,通過電話應用程式,能實時查閱當地國企黨員的資料、會議信息及通訊。Koss 指,當地海外黨員在電話上安裝此應用程式,令黨能隨時與黨員保持聯繫。而大使館及國資委之間競相投入的數碼計劃,導致黨的影響深植海外工作場所,改變以往黨與海外黨員「山高皇帝遠」的現象。

黨建工作在海外的實踐,也有其他考慮。Koss 稱中共在不同國家行動的方式並不一樣,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黨建方式相對秘密,在非洲大陸的活動往往更公開。如 2018 年,肯雅中非聯合研究中心的海外黨支部便邀請一名高級宣傳官員,與肯雅執政銀禧黨舉行聯合活動。他稱,公開黨建活動,主要目的是將中共在當地的存在正常化,何況銀禧黨秘書長過去更稱要向中國借鑑,增強該黨的力量。

Koss 同意,隨著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愈來愈大,中共部署大量資源在全球建立緊密的海外網絡,自然引起關注。但現時要判斷這些海外黨組織會否成為中國擴大全球影響力、為中國企業增加額外競爭優勢,或成為該黨應對國際挑戰的有力工具,仍為時尚早。畢竟時代不同,美國已故社會學家 Philip Selznick 曾評論列寧主義政黨網絡是「組織的有力武器」,此言至今是否適用,或許成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