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喜歡打麻雀的程度,大概是華人中最普遍,但因土地問題,除非是住豪宅,不然再喜歡打麻雀,也不可能擁有一個固定放麻雀桌的空間,大部分人都是用著朝行晚拆的摺疊麻雀桌,每次雀局一起,就得挪動家具,騰出空間來放麻雀桌。
近年因你懂的原因,不少香港人跑到海外,突然由狹小單位變成 house,因此不少麻雀友告訴筆者,終於可以完成兒時夢想,就是把過去出外進行的雀局搬回家中。他們大多會把屋子的地庫改建成放映室兼麻雀房,把這兩個功能放到地庫,一來不會吵到二樓的睡眠區,二來兩者還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愈不見天日愈興奮,打麻雀最好打得沒日沒夜,跟放映室一樣不會想見到陽光。
移民讓香港人在生活上得重新調節,過去喜歡約朋友出外玩樂,是因家中根本沒空間進行各式娛樂(除極少數權貴家外),所以只好把娛樂外判,以時鐘形式租地方來玩。就像早年在香港興起的 party room,這些原本應該是在住宅中進行的功能,卻要外判出去,都是高土地價格惹的禍。
一旦移民到英美,眼界豁然開朗,家裡突然擁有大量可發展空間,房子的閣樓和地庫是聞所未聞的新大陸,成為了你個人的明日大嶼,等著你去開發。因此各種各樣過去的興趣都可以搬回家中進行,於是終於可以買一張比車子還要奢華的、不摺疊的、純粹的麻雀桌。這個要是在香港,實在困難。
以前聽海外朋友說家中設有 game room,專用來玩 poker 和打麻雀時,實在讓在香港長大的筆者感到不可思議,怎可能只為了這些玩樂就佔去一個固定空間?可是到了海外,才明白原來都只是基本配套。當然,成長於連擁有一部洗碗機都算是奢華的地方,又怎能明白這種格局。
目前筆者家中還未擁有這樣的麻雀房,但看到朋友家中的麻雀房都鋪上隔音棉,即使家人睡了,仍能放心繼續玩樂,還有迷你冰箱和電視,喝東西都不用到廚房,更能同步看英超賽果。筆者從來都覺得自己的生活是比上不足但比下有餘,看到人家戴金勞駕跑車也不羨慕,直到在別人家中看到這麼隨意的耍樂配套後,才突然發現自己原來活得不夠細緻,人家才叫痛快。
曾聽過一名財經 KOL 說過,人若到了 32 歲,要是出差還未能坐商務位,那其人生就算失敗。這種話如今看來當然政治不正確,但此道理仍可延伸,人若到了 42 歲(我比較寬容啦),要是還未擁有屬於自己的麻雀房,那就難以談得上是成功人士,得重新檢討人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