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旅途之末(Journey’s End)」這電影,你在裡面看不到半輛坦克,甚至沒有大炮,沒有雄壯威武的軍樂,聽起來還比較像鬼故事。英雄主義的角色是有的,但並不是主角,英雄主義也不是這故事的核心,更沒有大場面,畫面上同時出現的軍人數量很少,敵我雙方加起來通常只有幾個人。故此,它並不是歌頌戰爭的電影。
那麼它是控訴戰爭的電影嗎?或許是,但也不是很典型。你在裡面幾乎不會找到多少血腥場面,你不用擔心看到甚麼殘肢爆頭之類。裡面的敵軍軍人也沒有活得很折墮,雖然在前線,但沒甚麼捱飢抵冷之類的事情。電影裡經常出現用餐的鏡頭,有廚師幫他們煮食,有菜有肉有魚,餐後還有茶和咖啡,正正常常,沒有活得很非人,這電影並不刻意賣弄悲慘。
在這電影中,戰爭並不光榮也不特別悲慘,而是苦悶。你在裡面看到的戰爭,並不是刺激的搏殺,而是沉悶的等待。拿槍炮戰鬥的比例,少到沒有百分之一。大家只能在有限的範圍內活動,等待執行離地的命令,自我和自由都沒有,前線就只是一個監獄。

優秀軍人並沒有被描述為戰士,軍隊只是個被遠方上司指揮的臃腫機構,跟大企業或政府沒甚麼分別,軍官也只是這個官僚體制裡身不由己的基層。而所謂戰爭,就是每天加班,沒有了下班,睡覺也不能休息的永恆工作。
殘虐的東西並不是槍林彈雨,也不是敵軍的暴行,或者補給不足的飢餓。而是每天活在狹窄陰暗的戰壕裡,面對不知道何時結束的戰爭,沒有止境的等待帶來的情緒。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下,同伴們會吵起來,不斷產生新的人事問題,比起敵我之間的衝突。你在電影裡看到最多的衝突,是同一支部隊的人們互相怪責,互相責罵。
在這電影大部分時間裡,沒有受傷,沒有戰鬥,沒有捱餓,沒流多少血,沒有開槍也沒有被射擊。營造出來的苦悶氣氛,就是這電影中的戰爭。別忘了,這故事的主角是英軍,已經是世界大戰中勝利的一方了,另一方到底又活在怎樣的處境?這電影就沒有說了。
沒經歷過戰爭的人,說不出它的真偽,但有退伍軍人說過,戰爭並不如大家想像中的搏鬥,更多是等待與忍耐,這句話屬實的話,那這電影應該就是想要表現這點,也頗為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