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世代

|共17篇|

不生育的「丁克族」為何受到吹捧?

調查顯示在後疫情時代,歐美興起的丁克族(DINK)—— 即奉行不生育主義、婚後享受二人世界的夫妻,在經濟環境中有明顯優勢。在美國,丁克家庭擁有最高的平均儲蓄和凈資產中位數,TikTok 平台亦出現許多分享「無子女」生活方式的影片,可能帶動潮流。

千禧一代將獲龐大遺產,對就業市場和經濟有何影響?

金融市場情報公司 Cerulli and Associates 評估,至 2045 年,嬰兒潮一代連同上一代的資產合計達 84.4 萬億美元;其中 72.6 萬億美元將直接傳給繼承人,將使千禧一代成為美國史上最富有的一代,並為他們在購買房屋及高端產品、償還債務、旅遊和投資等各方面帶來重大轉變。

合購房屋潮:友情終極考驗?

從香港、南韓到英國,年青人想要置業,難過登天。乾脆放棄的不少,仰賴父母的也多,其他就靠省吃儉用存錢,或炒股炒幣中頭獎。近年在美國,則逐漸流行「合購」(co-buying)。但與自己共負房貸的人,卻非親屬或配偶,而是知己好友。「講錢失感情」這個魔咒,能否就此打破?

【圖解】ESG 投資來了:三大迷思

投資是為未來創造財富。投資者在分析一間公司的價值和前景時,首要固然是考慮公司的盈利能力。同時,投資界亦愈來愈多談及公司在環境、社會和管治(ESG)方面的表現。有些人對 ESG 嗤之以鼻,以為 ESG 只為求掌聲,難以為公司創造價值,甚或要以公司的盈利表現作為代價。事實並非如此。以下是其中三項對 ESG 常見的迷思和誤區。

新世代金錢觀:賺多賺少,我都敢說

事無不可對人言,但連收入也是?「華爾街日報」發現,在 1980 年代及 1990 年代出生的人,亦即是所謂的千禧世代,對於個人財政狀況,包括薪金、房租、債務、投資,都較過往幾輩人表現坦蕩,賺多賺少也不再羞於談及,樂於跟同儕分享和討論。而這種心態上的改變,好處遠超所想。

伍常:從「環球藝術市場報告」看藝術界最新動態

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UBS)日前發佈了最新一年的「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環球藝術市場報告」。「報告」列出了關於藝廊、收藏家、拍賣行,以至整個行業的不少重要新趨勢和現象,當中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同時加上我的短評,以供參考)。

捨棄一夜情關係,如何培養對品牌忠誠?

美國千禧世代的購買力總和估計每年可達 2,000 億美元;而隨著他們進入賺錢與花錢的高峰期,購買力還會再提升。千禧世代不但是所有世代之中,媒體的使用及支持者,以及社群媒體使用習慣的領先指標,也能間接影響其他世代每年達 5,000 億美元的購買決策。他們追求的不只是產品本身,更多是購物的體驗。他們願意花錢,不過要花得划算才行,要是他們真的很想要某個東西,他們就會像個跟蹤狂似的,密切注意哪一天會降價。價格不但影響了品牌選擇,更決定了要上哪裡買。

青年不再愛做愛?

日本有所謂「草食男」、「草食女」的「無性趣」一族,引申出國家「少子化」的問題。但現時即使在美國,青年性慾減退的現象亦逐漸浮現出來。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在 1991 至 2017 年的調查發現,在高中時期有性交經驗的青少年,比例由 54% 降至 40%。即使是其他發達國家如英國,亦出現類似問題。何以當代青年變得不愛做愛?專欄作家 Marisa Bate 於英國「電訊報」撰文,解釋新一代性愛倒退(sex recession)的現象。

千禧情侶:我們不是不婚,只是我們不急

受人口老化問題困擾,各國政府積極催婚,比當父母的還拼命。年青人似乎不為所動,踏入 30 大關也沒想要成家立室,不少人甚至享受純當床伴。但交友網站 Match.com 的最新研究發現,千禧世代對終身大事甚為謹慎,所以只是不急並非不婚。研究戀愛關係的人類學家 Helen Fisher 形容,他們追求「速食的性,緩慢的愛」,雖把上床看得隨意,卻把婚姻看得實際。

修補世代差距方法 —— 向青年派 10 萬?

雖然本年度財政預算案的全民派錢爭論,已漸告落幕,但派錢仿佛已成社會每年定期的討論話題。同時,派錢的呼聲無處不在,除在香港有人提出外,日前英國智庫組織 Resolution Foundation,亦發表報告建議政府派錢,旨在扶助新世代的年輕人,以收窄他們與年長人士的世代差距。

Gloria Chung:Facebook Bartender 的世代

「他們在 Facebook 上載調酒、拋瓶的相片和視頻,看起來酷極了,但真正在酒吧工作,又是另一回事。」Antonio 的幾間酒吧 Quinary、Origin 和 VEA 都名氣甚大,一到周末便水泄不通,他說 1 小時要做上百杯雞尾酒,調酒師要有高度的專注力,精準無誤地調出 100 杯味道和質素相同的酒,非常考功夫,「我問來見工的年輕人,為甚麼想當調酒師,他說:『型囉』。」他馬上反個白眼說:「型不能當飯食呀!現在的後生仔,以為在 Facebook 呃到 like 就好叻,其實要製造幾秒鐘的有型有款,多麼容易!」膚淺,不明所以,似乎是大多數人對新一代的看法。

中世紀已有老油條罵廢青的傳統?

英美社會經常都有老一輩發言轟炸「千禧世代」(millennials)——相當於香港「八、九十後」的負面詞——標籤他們懶惰、膚淺、破壞社會。然而,這種老油條批評後輩一蟹不如一蟹、不思進取的情況不只在當代發生。波士頓學院英文助理教授 Eric Weiskott 在 The Conversation 刊文指出,以英格蘭為例,早在 14 世紀末,已有文人老油條鞭韃「廢青」,可見「世代之爭」的久遠。

年輕人的被動旅行

從表面上看,現今年輕人的出遊機率遠遠高出父輩,信息爆炸的現實也足以令他們向「旅遊達人」進化,旅遊 KOL 通常會特別針對年輕遊客,推出所謂的「尋找世界上最幸福的工作」、「第一次叢林(沙漠、極地)遊」、「30 歲以前要去的地方」等旅遊餐單,但現實未必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