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

|共19篇|

鴻若遠:試當真,真的可以成真?

近日不少新晉電影人也嘗試把自己的概念拍成短片來推廣,而這些被垂青的電影人所拍攝的短片,或長片的預告片段,許多時候都不是有多大的製作、多漂亮的服裝或美術。因為一旦被選上,透過注入資金,這些都可以找專業人士幫忙補上,而這種樣片最要呈現的,其實是讓投資方看到主事者的敘述故事能力,他是否能駕馭到一個故事。

紳士大哥:Netflix 沒落罪有應得?左膠台獨大人人幸福

早前收到通知說,Netflix 將不容許用戶以同一帳號登入不同位置的機器,官方說法是為了杜絕共用戶口的情況。這個決定到底是會讓其得益,還是流失更多支持者,現在還未有定論。但單純從股票價格走勢看,在 Netflix 決定執行這做法之後,的確讓投資者帶來一定信心。

在美國起訴抖音,難度在哪?

網絡流傳一句「抖音一響,父母白養」,嘲諷青少年在抖音上模仿各種危險挑戰,引致意外發生,甚至因此喪命。抖音流行數不盡的挑戰,近期美國便有 8 歲及 9 歲女童在嘗試昏厥挑戰(blackout challenge)期間死亡。兩名女童的家人正發起訴訟,指抖音「危險」的演算法導致孩子死亡。

伍常:The Social Dilemma 的一大警告

換句話說,有些公司賣服務,有些公司賣產品,但社交媒體賣的卻是用戶的個人資料。在這個 Surveillance Capitalism 的時代,「If you are not paying for the product, then you become a product」,就是那麼簡單。(等你還自以為是至高無上的「用家」,實在是笑話。)

烹飪節目中,手的重要性

疫情當前,盡量避免外出用餐,而在家煮食其實也可找到樂子。只要參考網上烹飪影片,彷彿人人皆能成為廚師,製作出精美料理。但影片要吸引人,除了新鮮的食材、體面的廚房,以及簡單俐落的手法,令觀眾易於模仿,示範者的一雙「巧手」也尤其重要。

Netflix 擬增「速看」功能,是破壞還是增值?

近日 Netflix 被揭測試新功能,供用戶自選影片播放速度,可快可慢悉隨尊便。一眾電影人隨即炮轟,指此舉破壞觀影體驗甚至侮辱創作者。Netflix 急發聲明,強調測試僅限手機及平板電腦,又指短期內並無計劃推行。但話說回來,Netflix 何以這樣做?還不是因為用家 —— 亦即是你 —— 想要和需要。

印度何以成為 YouTube 最大商機?

近來在 YouTube 社群最熱門的話題,必數網絡紅人 PewDiePie 和印度音樂公司 T-Series 之間的「戰爭」。PewDiePie 的頻道多年來擁有最多訂閲人數,但這個王者地位正被後者步步進逼。事實上,印度人極愛用手機觀看影片,他們使用 YouTube 的頻率之高,好比我們使用 Google 搜尋器一樣,這個習慣更逐漸影響網絡世界的發展。

Netflix 攻亞之道:沒靠中國,靠硬技術

早前 Netflix 在新加坡舉辦亞洲大會「See What’s Next: Asia」,發佈 17 部與台灣、日本、南韓、印度及泰國等地製作團隊合作的原創作品,以表對亞洲市場的重視。不過,部分國家人均收入偏低,網絡發展亦明顯落後,上網速度緩慢之餘亦未必穩定。Netflix 要在亞洲進一步大展拳腳 ,從節目內容到串流技術,不乏精密的計算和考量。

Netflix 改變了電視形式,更改變了使用數據習慣

Netflix 改變了電視生態,令影片可以無縫銜接地在不同電子產品上播放,而且沒有廣告,觀眾由公司回到家中可以一氣呵成看完影片,再加上懂得利用大數據,掌握觀眾喜好,其用戶數由 2011 年的 2,300 萬,到現在已超過 1.3 億。不過,觀賞或下載影片,不免會用到大量數據,最近有研究指出,單是串流影片已佔超過一半的數據用量。而在影片變成數據使用主流的同時,電玩遊戲也成為新趨勢。

Moyashi:給錢看人玩玩具

YouTube 有一個影片的類型叫「開箱影片」,無關頻道國籍,由英美中港到日韓都有不少人(叫網紅未免太肉麻)生產這種影像資訊。內容就是網購一堆商品,打開包裝然後玩弄,期間或者表演一下誇張的表情反應,完。客觀地看的確很儍,但事實上是很多人在看,熱門起來可以過數十萬觀看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