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 擬增「速看」功能,是破壞還是增值?

A+A-
圖片來源:Netflix

近日 Netflix 被揭測試新功能,供用戶自選影片播放速度,可快可慢悉隨尊便。一眾電影人隨即炮轟,指此舉破壞觀影體驗甚至侮辱創作者。Netflix 急發聲明,強調測試僅限手機及平板電腦,又指短期內並無計劃推行。但話說回來,Netflix 何以這樣做?還不是因為用家 —— 亦即是你 —— 想要和需要

早在 2001 年底,楊百翰大學(Brigham Young University)愛達荷分校網上學習指導主任 Joel Galbraith 訪問 256 名會計系學生,發現多達 96% 受訪者愛以兩倍速度觀看授課影片;BuzzFeed 前年報道,一群稱為「快播客(podfasters)」的聽眾選用高速收聽節目,以吸收更多內容。這都證明在影音方面,本來就有一批熱衷「快轉」的受眾。

他們以 1.5 倍甚至 2 倍速度播片,很多時候乃「迫不得已」:節目太多但時間有限,唯有「速看」才不錯過;或是 YouTuber 為了增加廣告點,把影片拖長至超過 10 分鐘,只好「速看」以免悶死。因此,Netflix 測試的所謂「新」功能,其實 Chrome、YouTube 和蘋果都已推出多年。

圖片來源:Netflix

網絡保安研究員 Fennel Aurora 長期以兩倍速度在 YouTube 觀看世界歷史、哲學及生物的教學影片,「否則會悶或容易分心」。他不怕遺漏資訊,反指「因為高速,被迫集中」。20 歲學生 Katherine Philpott 更稱,幾乎任何影片都是快轉來看:「有些影片太令人疲乏,說話又慢。我的腦袋喜歡快一點的資訊。」

網站 Efficiency is Everything 的創辦人 Michael Kirk 亦建議快轉看片,以充分利用觀影時間。「花同等的時間,但有更多笑話、歡樂、戲劇、懸疑。」他解釋:「效率,就像一條生產線。假如我們提升這條生產線的速度,就會看到更多成果。同樣的笑點、情節但快上 10%,而你不會察覺當中的差別。」

但站在影視人的立場,嘔心瀝血之作被高速略過,難免灰心氣憤。曾與 Netflix 多次合作的導演兼製片人 Judd Apatow 和演員 Aaron Paul 同在 Twitter 發帖,前者威脅會拉攏同業一起抗議,後者直斥快轉是摧毀藝術。當 Netflix 逐漸成為荷里活名導發表原創作品的平台,它需要平衡用戶的需求和創作人的堅持。

其他串流平台已經作出取捨,YouTube 放任用戶選擇觀看速度,Vimeo 則把控制權交予創作方。Vimeo 技術總監 Mark Kornfilt 表示:「現在確是有些原因,令創作者可能想要賦予觀眾控制播片速度的能力。我們在平台上看到這些個案,而我們為創作者加入速度控制的功能,讓他們選用。」Netflix 現階段拒絕回應會否跟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