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俊傑:離經叛道 —— 逃離群體追尋自主

A+A-
劇集「離經叛道」劇照。

戲院尚未重開,重開後,恐怕也有一段新片真空期。摧毀容易,重建信心困難,對戲院對政府對人類,如是。

沒有選擇,有時代表有更多選擇。突然空閒,代表你有時間翻閱平日不可能打開的舊作,我見 HBO 將「雷霆傘兵(Band of Brothers)」、「人在江湖(The Sopranos)」、「酒私風雲(Boardwalk Empire)」等一代經典重新上架,當年未及觀看的,應該要把握機會。又或者,不妨找些較為冷門的出品。世界很大,德國也不只一齣「闇(Dark)」。

「離經叛道(Unorthodox)」的製作單位主要來自德國,不過,德文以外,劇集還包括英語和意第緒語(Yiddish)。意第緒語?多數人聞所未聞,原來來自哈西迪猶太教。簡單一句,就是極端保守的猶太教群體,在髮型打扮上有無數規限,對大小儀式又異常執著,連生活也不由自主,簡單如使用智能手機上個 Google 也需要獲批准。女性更慘,基本上只被視作傳宗接代的生仔機器。不說,你很難相信是發生於現代的故事。

劇集改編自逃出群體的 Deborah Feldman 的自傳。生於紐約,母親一早離家出走,自少在哈西迪猶太教群體長大,十多歲還是女孩子模樣,已經被安排下嫁,無法火速懷孕,便惹來閒言,最終在鋼琴教師幫忙下,隻身前往柏林,重獲新生。故事主要聚焦在女主角追尋自主的過程,及丈夫千里尋妻時所引發的文化衝突。如果你很注重情節的曲折程度,「離經叛道」沒有甚麼過人之處,甚至帶點草草收場。我很膚淺,用一種獵奇心態欣賞,又覺得有幾點很值得關注:

1. 對歷史的執著與放下

「離經叛道」內,哈西迪猶太教代表守舊,甚至違反人性。不過,他們是歷史的受害者,群體誕生於二戰後,因為要修復二戰時期失去 600 萬猶太人的傷痛,才強逼男男女女不斷生育。相反,柏林是自由奔放,充滿音樂,一片美好,像女主角母親所言,情願在德國做最低下的階層,也好過在哈西迪社區逗留。更不用說,德國的新一代,即使身處猶太人被祖先下令大清洗的現場,也可以不痛不癢地說出一句:「咪又係河一條。」然後盡情嬉戲。現實很殘酷,你愈放不下往事,愈難向前進步;你愈冷漠無情,愈容易過得稱心滿意。

2. 洗腦有沒有用?

除了男女主角兩公婆,劇集另一要角是陪伴男主角去柏林尋妻的表兄弟。因為他曾經叛逃,見過世面。事實上,他一旦離開社群,根本跟其他現代人沒有分別,沉迷賭博,愛到夜場,甚至有不少同道中人也是來自哈西迪猶太教。這不出奇,中國禁 Facebook,也有無數人翻牆;出奇是既然離開了,為何又自投羅網?說到底,也是為勢所逼,跟錢有關。男主角見識過世界,也被暗示不能回到最初狀態,只能偽裝。似不似今日的中國人?

3. 女性的身體一樣很誠實

劇集中,受到觀眾重視的一幕,可能是女主角行入河流,脫下假髮,象徵爭取到從未擁有過的自主權。不久後,她跟音樂學院認識的同學發生關係。同一時間,她的丈夫為了守規條,也似乎是真心愛太太,拒絕妓女引誘。不知道劇集情節跟真人真事有幾大落差,但那份輕描淡寫,其實比咬實牙關地宣揚女性自主,來得更有力度。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方俊傑,利物浦球迷,前「壹週刊」生活組編輯。主打電影介紹、人物專訪、體育專欄、電視表。著有小說「失戀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