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常:The Social Dilemma 的一大警告

A+A-
Netflix 紀錄片 The Social Dilemma 劇照。

大家有沒有試過在手機上的 setting 看看,自己每天到底花了多少時間在社交媒體上?

一個小時?三個小時?還是五個小時?

是不是十分驚訝?

有沒有認真想過:究竟為甚麼我們總是會自覺或不自覺地,花那麼多時間去關心別人的事情?而對真真正正與我們切身的問題(感情、家人、事業、財政、健康、學業等)採取視而不見的拖延態度?

為甚麼我們一邊大力聲討全民檢測所牽涉的個人私隱問題,但同時又對社交媒體不斷地把我們的網絡數據,販賣給其廣告客戶的行為視若無睹,甚至欣然地接受社交媒體對我們進行大規模式的監視/追蹤/記錄/操控?

為甚麼我們一邊對 Brian Cha 的疲勞轟炸式洗腦廣告,和一眾偽 KOL 的自我營銷 post 感到厭煩,卻又犯賤地每天定時定候上線,心甘情願地讓社交媒體肆意向我們進行廣告銷售?

對於這些問題,剛在 Netflix 公映的 The Social Dilemma 就嘗試為大家提供一個解釋。

紀錄片找來多位美國科技界的真 KOL,讓他們以第一身的角度,講述社交媒體鮮為人知的黑暗面;圖為劇照。

這個由 Netflix 自家原創製作的紀錄片,訪問了多位美國科技界的真 KOL,包括前 Google、Facebook、Instagram、Pinterest 的高層和設計師,讓他們以第一身的角度,講述社交媒體鮮為人知的陰暗面,同時也解釋了為甚麼社交媒體會像毒品般容易令人上癮。

例如,為甚麼社交媒體會以「免費」形式讓用戶登記和下載?

我的經濟學啟蒙老師張五常的恩師 Milton Friedman 曾經 famously 說過: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a free lunch.

事實上,天下間當然是沒有「免費午餐」的,而正正就是因為我們沒有真金白銀付費,就變相默許了社交媒體利用我們的搜尋歷史、按讚或分享偏好、私訊內容等重要私隱數據,然後按著由社交媒體研發的人工智能來預測我們的喜惡,再不斷分發相應的廣告,吸引我們的注意,讓他們的廣告收入得以在疫情下不減反增(按:Facebook 第二季度營收為 186.87 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 168.86 億美元增長 11%)。

換句話說,有些公司賣服務,有些公司賣產品,但社交媒體賣的卻是用戶的個人資料。在這個 Surveillance Capitalism 的時代,「If you are not paying for the product, then you become a product」,就是那麼簡單。(等你還自以為是至高無上的「用家」,實在是笑話。)

社交媒體設立這些設定的目的,並不是如官方所言的「希望連結大眾」,以及「促進社會和諧」…… 他們的考量只有一個,就是如何可以充分地利用了人性的各種心理弱點,(例如我們都喜歡被別人稱讚、被人記得,因此社交媒體就分別設計了「按讚」和「tag 朋友」的功能來滿足我們的慾望,讓我們可以無止境地自戀自 high 下去……),然後再以各種精心炮製的 persuasive technology 去搶奪我們的線上時間,從而增加用戶的互動性,以及帖文的 engagement rate,讓我們在社交媒體的泥沼中更加難以自拔。

疫情下,大家在過去大半年間有更多的時間 stay home,無意中加速了「網絡營銷」時代的來臨,同時也令社交媒體的影響力變得更為深遠。

但人類會否因為過度使用或沉迷於社交媒體,而對精神身心產生甚麼不良影響,以及社會怎樣因為社交媒體的算法(algorithm),而導致了極端兩極化的情況,社交媒體並不關心,也實在沒有義務去幫助各地政府思考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那麼,社會發展下去的結局將會是怎樣?

可以想像,社交媒體將會令我們的下一代更難以去認識「自己」和做好「自己」。

因為我們每一天都把自己寶貴的獨處思考時間(ME time),統統分散在追逐社交媒體的海量資訊之上,而這些資訊,絕大部分都是經過各種政經勢力的操控之下,再過濾給我們的。

久而久之,我們的眼中便會窮得只剩下「別人」的八卦,以及由社交媒體的訊息同溫層內,所呈現的那個所謂「黑白分明」、「非藍即黃」的二元世界。

結果,就是現時我們經常在國際新聞中看到的,不斷的爭拗和撕裂吧。社會能夠尋求「民主共識」或「最大公約數」的機會,也因此愈來愈渺茫。

而在人類集體覺醒來臨之前的那一天,「戰爭」恐怕是解決紛爭的唯一方法。

這個是 The Social Dilemma 給我們當代社會的一大警告,值得大家深思。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前佳士得美術學院亞洲課程主管,現為獨立藝術顧問。夢想成為一個快樂的「修藏家」,相信藝術收藏只是手段,在欣賞藝術的過程中令自己成為一個更有修養的人才是真正的人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