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對曾採訪的題材充滿興趣是正常事,但有記者卻以報道的專題作為事業另一跑道。英國房產監護(property guardianship)公司 Dot Dot Dot 創辦人 Katharine Hibbert 曾任職「星期日泰晤士報」記者,因對採訪過的空置房屋及偷住者問題念念不忘,最後在 2011 年成立公司希望改善社區問題,讓租戶以「房產監護人」的身份,用較低廉租金及義務工作,換取在空置的房屋中居住的權利,從而過更好的生活。
共享
|共13篇|
醜聞加上連續虧損,Uber 該如何走出泥沼?
2019 年 1 至 3 月虧損超過 10 億美元,已是連續 4 季以虧損作結 —— 這是近年來爭議最大的獨角獸 Uber 的財務數字。儘管股價目前還支撐在 30 美元左右,但誰也不知道這家公司要如何擺脫醜聞、突破各國法規,並實現獲利。自從在那位放任辦公室性騷擾與歧視的創辦人 Travis Cordell Kalanick 被迫下台之後,繼任的行政總裁 Dara Khosrowshahi 成了華爾街對這家獨角獸公司的最後希望。
Airbnb 賣樓大計:共享家居能解決土地問題?
Airbnb 近日推出新計劃,以共享為目的設計及建造房屋,人們既可在 Airbnb 置業,並在同一平台租出房屋。計劃旨在令無論買家或短期租客,都能根據心中所想,隨意轉變家居。但在共享潮流下,未來「家居」的概念,或許亦因而有變。
與其買衫,不如租衫?
人靠衣裝,不過人人都買衫,產生的浪費驚人。即使回收、轉售,仍不能完全避免銷毀、丟棄的情況。假如在共享熱潮下,人們能否共享衣服?這個想法先在歐美萌芽及實現,近年中國亦有人認為時尚也可租賃,推出共享時裝平台。
解決柏林住屋問題,Airbnb 偵探出動!
兩年前,柏林曾將 Airbnb 和 Wimdu 等短租平台列為非法。但根據數據採集網站 Insideairbnb.com,Airbnb 的柏林房源現有逾 2 萬個,比漢堡、慕尼黑和法蘭克褔加起來都要多。當局礙於多方壓力,由本月起放寬法例,房東若非長住柏林,或在該市沒有其他物業,在向相關部門登記後,主要物業便可無限期出租,第二間物業亦可在一年內出租 90 天,違規者最高罰款 50 萬歐元。惟問題是,大部分房源均沒列明地址,當局要如可執法?這個時候得靠「Airbnb 偵探」出手。
「共享」不是問題,人才是
共享電動滑板車或可能改變城市交通,但重點是使用者得有公德心,不然,任何共享交通工具都只會成為災難。
共享巴士出爐,能與 Uber 一戰?
大眾汽車」亦於本月初宣佈,旗下 Moia 將推出 6 人全電動小巴,用戶透過應用程式叫車,讓程式整合各人的目的地,使有相近目的地的用戶能夠共享服務。電動小巴可行駛達 300 公里,車內配有 USB 插口、閱讀燈和 Wi-Fi。Moia 行政總裁 Ole Harms 表示,200 輛「大眾電動小巴」將於 2018 年下半年在德國漢堡正式落地,其後會擴充業務至 1,000 輛,並出口電動小巴至其他歐洲城市及美國。Harms 預料,大眾電動小巴營運後,2025 年的行車量能減少逾百萬輛。
綠色和平:「共享經濟」遍地開花重塑社區情?
「共享經濟」絕非企業專利,其精粹在於個人如何把自己的閒置資源,如房屋、衣服、汽車,甚至是知識、技能,透過不同的平台與他人分享 ,因此每個市民皆有能力創造專屬的「共享經濟」。觀乎不少香港社區自發的活動,雖與金錢無關,但卻也是「共享」的一種。我們不需依靠政府和企業,靠每個人的雙手,也可以讓香港的共享社區遍地開花。
假共享真租賃:中國的共享泡沫
內地共享經濟崛起,充電寶紙巾床位諸如此類……在內地人眼中似乎任何商品服務 ── 甚至香港小一學位均可共享。一時之間市場充斥著大量所謂「共享」企業,然而當中真正達至「共享」理念的少之又少,大多是傳統行業借共享之名搶灘,借屍還魂。
Live Norish:「堅離地公社」——共享,是否在離地覓理想?
70 年代,是一個叛逆的時代,是一個掙脫成規束縛的時代,是一個有意破舊立新的年代。這時代的丹麥新聞報道員 Anna(Trine Dyrholm 飾)亦不例外,不甘平淡的她,決意要為生活帶來新衝擊。丈夫 Erik(Ulrich Thomsen 飾)剛剛繼承了大宅,帶來契機。屋子太大,一家三口也住不滿,於是他們決定找來其他人共住。從熟悉的朋友,到陌生的外人,都搬了進來,同屋共住。這就是電影「堅離地公社」(Kollektivet)的序幕。
戰勝伊波拉 全靠維基百科?
有人會覺得維基資料不可靠,寫論文做 project 參考維基簡直大忌,惟在戰勝伊波拉病毒一役,卻讓不少人對維基百科刮目相看。此後維基的「學術地位」一躍而上。此後,超過 90% 醫科學生和 50% 醫生遇到學術問題,都會訴諸維基。
你有無聽過第四次工業革命?我有!真係有!
何謂第四次工業革命?一概「虛擬實體化」的科技,例如智能機器、無人駕駛、3D 印刷、大數據、生物科技、納米科技等,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廣度改變世界。科技瞬息萬變,趨勢或許難以預測,但根據現況,大可推算出潛在問題……
Airbnb 利誘 圖正名強攻酒店
香港油尖旺多賓館,天天自由行,一度逼爆時鐘酒店。Airbnb 如果在中港推廣「留宿」,以今日的中港反蝗大戰,五百年後不知會否達成「Sharing Econom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