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若遠:試當真,真的可以成真?

A+A-
圖片來源:DVKi/Shutterstock

近年不少外國電影都是由素人導演開始得到大公司垂青,好像著名荷里活恐怖電影大師的華裔導演溫子仁(James Wan),早年在澳洲已是個電影發燒友,跟編劇一起創作了 Saw 劇本後,2 人花盡積蓄,拍了一條 10 分鐘的試拍短片,然後連同劇本一併寄到荷里活,結果在毫無人事關係下,獲得賞識,得到拍攝長片的機會。

此短片在今天看來亦非常精彩:

同樣是恐怖片導演大衛辛堡(David F. Sandberg)的「切勿關燈」(Lights Out),亦是由其短片改編而成。所以與其說這種短片是新導演進電影行業的入場券,倒不如說是自行交出之投名狀。

Lights Out 短片:

因為對許多大公司來說,不可能把幾千萬隨隨便便就投進新導演身上,所以你必須用短片來證明你的能力。就像「羅密歐與茱麗葉之後現代激情篇」(William Shakespeare’s Romeo + Juliet),導演希望以莎士比亞的舊式英語來拍攝,可是投資方對此抱有懷疑,而難得里安納度力撐此想法,免費為導演出演拍了一條樣片(好像還能在網上找到),透過這條樣片,就讓投資方接受了用莎士比亞式英語來演繹故事的這個瘋狂想法,可見樣片能給予投資方一定信心。

近日不少新晉電影人也嘗試把自己的概念拍成短片來推廣,而這些被垂青的電影人所拍攝的短片,或長片的預告片段,許多時候都不是有多大的製作、多漂亮的服裝或美術。因為一旦被選上,透過注入資金,這些都可以找專業人士幫忙補上,而這種樣片最要呈現的,其實是讓投資方看到主事者的敘述故事能力,他是否能駕馭到一個故事。因此認真拍攝電影中一段故事內容,比起作些眼花繚亂的蒙太奇來得重要。因為這個幾分鐘的短片並不是未來電影的一個預告,而是證明能力的一個表現,而投資者看中的,最首要是你能否說好一個故事。

但許多時候有些新電影人會「想錯隔離」,以為在短片中 show 個大場面或大特技,盡力堆砌,裝作大製作,但試問拍個幾分鐘的樣片,你會有多少資源?當你選擇要往弱項衝,而不回到最基本的敘事上,策略上已經錯誤,因為沒表達出你能說好一個故事,再多的花俏畫面也是徒然。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思考是危險的開始,創作乃囹圄之門票。只因吞過紅藥丸,從此走上殺頭不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