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古拉格集中營以勞役政治犯臭名遠播,但原來在暴力橫行的營內,有更多光怪陸離的亂象 —— 政權縱容職業罪犯為所欲為,殘害被標籤為「人民公敵」的政治犯;知識分子為求生只好放棄文明原則,後來政治犯的地下組織甚至「私了」向政權「篤灰」告密的犯人,形成與建制抗衡的恐怖平衡。
罪犯
|共5篇|
林喜兒:Des —— 如何去說一個連環殺手的故事
Des 在第一集已解答了「誰是兇手」與「如何犯案」兩個疑問,因為人體殘骸阻塞渠道而揭發案件,而兇手 Dennis Nilsen 甚至主動告訴警方怎樣處理屍體,更表明受害者多達十數名。所以故事剩下來的都是「why」,兇手的背後動機和心理狀況,就是重點所在。
法外懲罰「網絡監獄」
韓國近年爆出多宗令人髮指的性罪行,但犯人未獲重判,造成全國共憤。7 月初,有匿名人士開設喻為「網絡監獄」的網站,公開被指涉及性罪行、謀殺及虐兒等案件卻獲輕罰的惡犯身分,聲言要代法庭伸張正義。但隨著一名大學生被曝露個人資料後自殺身亡,「網絡監獄」的存在再度引起爭議。
林喜兒:「不可置信」—— 即使真相如何不合理
說到華盛頓男警不是大壞蛋,因為他跟 Marie 道歉。認錯的警察,不是天方夜譚嗎?
酷刑心理學:為甚麼執法者以嚴刑拷問疑犯
到了 21 世紀,基本上整個文明世界都視人權自由為普世價值,而酷刑一直被視為違反人權的嚴重罪行,聯合國自 1984 年起,便共有 146 個國家為「聯合國禁止酷刑公約」締約國。可是,即使世人普遍認同酷刑是野蠻行為,在一些發達地區,酷刑依然存在。近年,便有不少研究,嘗試分析為甚麼在文明年代,執法者還會以嚴刑拷問疑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