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喜兒:Des —— 如何去說一個連環殺手的故事

A+A-
英劇 Des 劇照。

英劇一向擅長偵探查案,警匪輯兇故事,那種非荷里活化的處理,正是其獨特之處。ITV 自 2000 年開始,已經製作了多齣英國連環殺手劇集。9 月中播出的三集迷你劇 Des,輪到 Dennis Nilsen。他在 1978 至 1983 年間,謀殺了十多名男性,最後被判終身監禁。

第一集開首以新聞片段作引子,指出現時不少年青人到倫敦尋找工作機會,可是事與願違,很多人流落街頭,現實是「London isn’t what it appears to be on television」。Dennis Nielsen 就是在這個社會環境下,把在酒吧和街上認識的少年帶回家中。一般關於連環殺手的故事,著眼點都是兇徒的犯案過程,警方如何輯兇,即是所謂的「whodunit」和「howdunit」,否則就是描寫法庭的審訊過程。Des 卻在第一集已解答了「誰是兇手」與「如何犯案」兩個疑問,因為人體殘骸阻塞渠道而揭發案件,而兇手 Dennis Nilsen 甚至主動告訴警方怎樣處理屍體,更表明受害者多達十數名。所以故事剩下來的都是「why」,兇手的背後動機和心理狀況,就是重點所在。

Des 導演 Lewis Arnold 曾執導不少英劇,例如著名的小鎮謀殺故事 BroadchurchDark MoneyCleaning up 等暗黑犯罪題材劇集,這次 Des 以平實的手法呈現一個陰沉的故事。而真人真事亦力求忠於事實,故事改編自 Killing For Company 一書,沒有渲染,也沒有過分戲劇化,而且基本上不存在劇透,因為沒有曲折離奇。三集的故事沒有血腥沒有暴力,只聚焦在三個人物身上,兇手 Dennis Nilsen、警探 Peter Jay 與作家 Brian Masters。警探與作家從不同角度去看案件:Peter Jay 希望從 Dennis Nilsen 口中套出更多資料,從而找出所有受害者;Brian Masters 經過多次訪談,嘗試了解他的過去,這位曾當過兵、做過警察的公務員,如何變成連環殺手。回到「why」這個問題,究竟是心理問題,還是所謂的變態只是逃避責任?

劇集中,作家 Brian Masters 經過多次訪談,嘗試了解殺人犯 Dennis Nilsen 的過去,以了解他如何變成連環殺手;圖為劇照。

David Tennant 近年也演了不少心理複雜的罪犯角色,像 Criminal: UKDeadwater Fell,這次在 Des 的演出,不能說是精彩而成功,只是演繹這個好像很正常,甚至沉悶的一個人,卻拿揑得很好。除了造型非常相似外,亦因兇手是蘇格蘭人,David Tennant 的 Scottish accent 自然大派用場。

最後一場,Dennis 問 Brian 為何不把書名叫作 Nilsen,因為這是關於他的書。Brian 帶點憤怒地說:「不可能,這本書不是關於你,而是警告世人,像你這樣的人是怎樣出現的。」在大眾媒介呈現連環殺手,不論是報章雜誌,人物傳記還是劇集,很容易會墮進消費受害者,或是神化兇徒的角度。Dennis Nilsen 是個極度自戀,自恃聰明的人,David Tennant 在一篇訪問中提到,如果他知道自己的故事被拍成劇集,或者會很高興,慶幸劇集在他死後才出現。

以此作結,如何不在傷口上灑鹽,似乎是劇集的初衷。在 ITV 亦有一齣關於他的紀錄片,The Real “Des”: The Dennis Nilsen Story,不妨對照一下。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