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回復的「正常」,離不開血腥槍擊案

A+A-
一星期之內,美國發生兩宗大型槍擊案,合共造成 18 人死亡。專家憂慮,隨著全國逐漸如常活動,可能會有更多槍手大開殺戒。 圖片來源:路透社

當美國人陸續接種疫苗,開始擺脫疫症陰霾時,卻沒想到渴望已久「正常」,竟包括連場血腥襲擊。一星期內,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市一間按摩店,以及科羅拉多州博爾德市的超市先後發生大型槍擊案,合共奪去 18 條性命。一些專家警告,隨著全國逐漸如常活動,可能會有更多槍手大開殺戒。面對這個「長期流行病」,美國社會能否找到解藥?

曾為新聞記者的 Seamus McGraw,將於下月出版探討美國大型槍擊案犯人的專書。他表示:「現在我們終於從長達數月的疫症走出來,實在害怕要目睹一連串大型槍擊案。」他相信問題纏身的青年槍手並未遠去,只是像大家一樣在疫下被困家中。「我們較難看到警號,因為現在我們全都不怎麼見人,同樣表現出各種有相似徵狀的壓力。」

紐黑文大學刑事司法學副教授 Mike Lawlor 亦指:「縱然當疫下整體罪案減少,槍擊、兇殺及家暴案件反見增多,但現時我們回到從前,那種無謂的大規模殺戮又再出現。這很有可能是因為一些情緒受困的人,長期壓抑沮喪和挫敗而致。」西北大學費恩伯格醫學院衛生政策與經濟中心主任 Lori Ann Post,將造成 4 人或以上死亡的單一案件定義為大型槍擊案,她斷言:

對上一次大型槍擊案發生於 2020 年 2 月,然後蟄伏了很長一段時間。是次象徵了大型槍械事件的回歸。

紐約城市大學約翰傑刑事司法學院助理教授 Christopher Herrmann 形容,在 2019 年的美國,「大概每週也有一宗大型槍擊案」。他坦言:「不幸地,對美國來說的正常,就是每週一宗大型槍擊案。」官方的事後應對同樣回復「常態」—— 總統拜登向死者致哀,執法機構及公共衛生專家呼籲家長及朋友,留意情緒受困的青年有沒有表現出甚麼反社會行為。

McGraw 強調,這種方法確曾有效。「人們注意到指標性的行為,並且作出干預。譬如在印第安那州,一位母親發現兒子正往一間中學,打算發動槍擊,於是向當局舉報。」但他承認,疫下「不只較少機會犯下屠殺案,人們本身也少現身」,而且「人人都有些抑鬱,令跡象沒那麼明顯可見」,再加上「杜林普政權步向終結時,槍械銷量顯著急增」,光靠旁人警醒提防,現已較難起作用。

Seamus McGraw 認為,疫症期間不只較少機會犯下屠殺案,人們本身也較少現身,而且眾人都表現得有些抑鬱,令犯案跡象沒那麼明顯。 圖片來源:路透社

事實上,對於相隔數天便出現兩宗大型槍擊案,專家們並不驚訝。McGraw 解釋:「因為它們都包含著模仿的因素。」他形容,大部分槍手都是「自戀、意志薄弱的謀殺犯」,並指他們「對此都有種自我滿足感,想要成為最致命的殺手,極為重視數目」。這也一定程度解釋了,為何警方總是不願透露太多詳情。McGraw 強調:「大型槍械案的一個要點,就是製造傳說。很多錯誤資訊成為都市傳說而散播開去。」

Post 則憂慮,當疫症大流行開始消退,總統人選亦已塵埃落定,快將出現更多渴望惡名昭彰、感到被社會忽視而想要報復的槍手。她表示:「其他在媒體惡名遠播的人令這種傾向惡化,助長更多人成為大型槍擊案凶手。」雖然拜登敦促參議院通過加強槍械管制法案,並考慮以行政命令試圖阻止槍械暴力,但要治療促使槍手犯案的「心病」,美國社會還需作出更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