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計算再精密、符號放得再滿,作品仍有機會賣不出去;也有「鬼滅之刃」一般,故事有如一本王道教科書,卻可以突圍而出。
電影
|共632篇|
Moyashi:妖怪大戰爭,妖怪本土意識
1968 年的「妖怪大戰爭」是大映「妖怪三部曲」的第二作,故事講述來自古代巴比倫的吸血怪物跨過大海來到日本江戶,殺死了一名伊豆代官後取而代之,想取得人類世界的實權,再進一步統治神佛妖怪的世界。一隻河童意外撞破陰謀,於是通知各界妖怪,團結反抗吸血怪。
Neo:「信用欺詐師 JP:公主篇」—— 最好的演員,才是最壞的騙子
他們是最好的演員,卻又是最壞的騙子,假裝自己很快樂,其實根本不快樂。我們只能猜到達子、少爺仔和理察,永遠都會平安無事,卻猜不到傑西和 Star 幫了這次忙後,再也無法來湊一腳。
方俊傑:奪冠 —— 中國電影外國思維
郎平做教練的一代,堂堂強國,女孩子的吃苦能力本來就無復當年勇,社會對運動員非人道操練的觀念也有所改變,郎平更鼓吹運動員別為國家拚命,別為父母拚命,一切要為自己。對於很多向來表面上愛國愛得盲目的觀眾來說,看「奪冠」,不似看「戰狼」或「流浪地球」般充滿自大快感,會不會很無癮?
鄭立:賭王去到今天何須認識巴拿馬總統?認識律政司就行了
可是「賭神」只能發生在 97 前的香港。政府尊重規則,才可有咬文嚼字繞過規則的玩法,今天你看到香港人努力繞過規則,最終卻繞不過,只展現出無力。若法治已經失去,你也沒有玩弄的空間。
【香港文摘】舊時好玩:戲院憶舊
說到戲院,無論甚麼時代,都是大家必定去過的地方。香港 50、60 年代,戲院林立每一個「環頭」(地區),甚麼地方皆有戲院,且有「院線」,戲院聯成系列,方便發行商排期。現在,都是甜美的記憶。幼年我住在尖沙咀,少年住在紅磡,都是流連戲院的兒童、少年,現在把這一段甜美的記憶與各位分享!
方俊傑:新聞守護者 —— 好人沒有一生平安
真相,得來不易,往往需要付上極為沉重的代價。當你看到電影結局,會更加悲痛。求不到人,你以為求神,可以得到少少公道?歷史告訴你,公道,未必存在的。其實,從來沒有甚麼好人一生平安。
江皓昕:「天才少女福爾摩斯」,貝克街上的花木蘭
擋住出品公司的話,確實會讓人誤會這是一部迪士尼電影:少女成長,探案冒險,一邊躲避著正在追蹤自己的神探哥哥,一邊在充滿 CG 效果的維多利亞倫敦裡勇闖,加上老生常談卻缺乏獨到觀點的女權議題,這是一部甚麼也想 hashtag 一番,卻甚麼也說不中點的電影。
陶傑:90 年前大西洋的真假論爭
這部電影為何在此時面世?為何有非常震撼的警世意義?為何 90 年前的英美歐洲,與今日全球化的世界另一半很相似?在美國大選前夕,此片本來排期推出,卻因為武肺病毒無法上映於美國各大院線。凡此種種,有何警世含義,如聞暮鼓晨鐘。
方俊傑:逆權庄家 —— 就勇往直前吧
兩個生意佬,本來沒有甚麼鴻圖大計,要幹出甚麼驚天動地偉大事情,只不過看見不公義的地方,看不順眼,做了一些自覺應份要做的小事,洗濕個頭後,不能後退,只好繼續堅持,隨時代演變,結果燒出熊熊大火,牽一髮動全身,改變世界。
江皓昕:顫.役.前 —— 談不上種族歧視
「顫.役.前」因為要滿足它的核心詭計,聲東撃西地包上了一層嚴肅的花紙,讓觀眾誤會這是一個「認真 mode」的種族故事。然而,觀眾一認真了,缺乏實際文化內涵的故事就輸了。
鄭立:迪士尼公主系列何不考慮「帝女花」?
「帝女花」中,嫁給公主的駙馬是周世顯,王子的角色已存在,本來就是戀愛故事,不用改太多。更重要的,是長平公主被人斬下了一臂。第一個殘障的迪士尼公主!這樣宣傳起來一定很有力,而且還是有色人種,簡直是大躍進。她後來還成為了尼姑,光頭公主配漢奸王子,這又是一個突破。
方俊傑:逃出立法院 —— 諷刺政權的自由
以立法院作背景,以政客作角色,加上符合當代現實局勢的影射。傻的,也看得出那個虛構國家,是影射哪一大國;也看得出引狼入室的政客,是影射台灣哪一個政黨;病毒,又代表甚麼。
江皓昕:「天能」 —— 老蘭的不浪漫罪名
故事以迴文的對稱結構作時空對倒也不太難懂,這些理科硬資料其實經過多看一點懸疑片和多讀幾本推理小說的洗禮,或是看完電影之後上 Reddit 找時序詮釋圖,你總能夠明白背後的數理邏輯,因為這些都不是 feel,而是 calculation —— 真正需要 feel 的,真正難懂的,其實是人情。
方俊傑:最後的情書 —— 來自大環境的薰陶
有些感覺,既來自演員自身的經歷、修養和取態,也來自大環境的薰陶。去到這裡,即使你曾經把「你好,之華」視為陰影,也會明白「最後的情書」是另一回事了。
江皓昕:最後的情書 —— 在熟悉的城市裡創作,會顯得沒那麼心虛
原來無論全球有多一體化,一百種米還是會養出一百種電影氣質,因為電影承載著的是鄉愁,而鄉愁也只會在一個特定的時空找到。
鄭立:從「Know Your Enemy: Japan」學習做戰爭文宣
你會發覺,文宣並不單純是抹黑或貶低敵人,有時正面的評語,可能有更好的效果。
方俊傑:超能計劃 —— 務實而貼地
超能力熟口熟面,但對付超能力的方法貼地到難以想像:你全身冒火?我開條水喉淋熄佢,真有種午間婦女節目的味道。而且,千年難得一遇地,有超能力的人,竟然不心急也不執著於換上一套制服。像 Joseph Gordon-Levitt,他雖然跟美國隊長一樣,也是著死一件衫,但這件衫,只不過是一件在運動舖也買得到的普通球衣。
夕立:夏帆 —— 逝去青春換來的爆發力
從短篇電視劇「預兆 散步的侵略者」(2017 年)起,夏帆的演技開始流露出相當適合恐怖片或文藝片的無力、憔悴,備受壓抑的氣質,但具有相當自我行動力及瞬間爆發力的角色。換而言之,這與在青春劇中的固定形象不同,講求突出轉變的角色,挑戰夏帆的演技。
新國際線?白色恐怖下的恐怖片
上年公映的電玩改編恐怖電影「返校」,以台灣戒嚴時期為背景,當中的政治訊息在台港兩地掀起不少話題。利用恐怖片提出政治控訴,在外國亦有不少例子,有英國學者就介紹拉丁美洲近年冒起一些恐怖片,公開清算政權的殺人罪行,同時兼顧商業市場的口味,加入拉美特色的超現實驚慄元素,令本土政治議題得以帶出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