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

|共16篇|

從病人身份,對英國醫療制度的觀察

人有生老病死,是自然的定律,始終會有需要看醫生的時候。前特首梁振英說過,如港人移民後,需要放棄香港的醫療福利,肯定會不願意。我不是醫生,但我在倫敦,家庭醫生、私家醫生、急症室、牙醫都看過了,可以從病人的角度,分享一些第一身觀察。

鄭立:瘋狂醫院 —— 不管你是當兵還是當醫生,最後都是在當官

但最有趣的地方,倒是醫院本身。此遊戲的目標是升職當院長,醫人做手術只是手段之一,甚至只是當中的一小部分。要升職需要的可不止是醫術,而是辦公室政治,所以玩家更大部分集中於如何縱橫官場,搞好關係。

疫症大流行的漣漪效應:1 人病逝,9 人悲傷

武漢肺炎肆虐至今,全球錄得約 60 萬人死亡病例,美國更有至少 13.7 萬人病逝。這些死別會帶來漣漪效應,對遺屬的身心健康造成影響,而且波及範圍廣泛。根據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一項最新研究,每宗感染武肺致死的個案,大約會影響 9 位尚在人世、關係密切的家庭成員。

【醫療系統崩潰中】墨國病人「送院」即「送死」

墨西哥的醫療系統長期崩壞,導致醫護及設備嚴重短缺。結果當武漢肺炎襲來,無論是不幸「中招」也好,其他傷患也好,送院反而等同送死。有男士被經驗不足的護士誤拔呼吸器而喪命;有病患因無人監控其生命跡象,死於敗血性休克;一些病人被「棄置」於病床數小時,導致呼吸管被堵塞。救命不成反奪命,如斯荒謬,何以至此?

認識疫症關鍵之一:「超級傳播者」

疫情持續,一名英國商人近來遊歷新加坡、法國和瑞士後確診武漢肺炎,有報道指他回國前後或已傳染至少 11 人,是「超級傳播者(super-spreader)」。回顧沙士時期,來自中山的「超級帶菌者」亦令港人度過畢生難忘的一年。每當爆發傳染病,這個名稱便會被人提及,但究竟何為「超級傳播者」?英國廣播公司解答箇中疑問。

讓病人穿得更有尊嚴

醫院之內,確實有很多事情會讓病人感到無形的不安和壓迫。留院者必須穿著的病人袍,背後採用開放式設計,這是為了方便醫護人員脫下,以作身體檢查和診療。不過,要穿上這件無法完全蔽體,形同裸露於大庭廣眾的病人袍,卻是一道心理枷鎖。專門生產醫療服裝的 Care and Wear 便開發了一件新病人袍,一方面不妨礙醫療者的診治工作,另一方面則兼顧病人的尊嚴和感受,令病人覺得私隱受到保護。

對病人有求必應,就是好醫生?

醫學知識愈來愈垂手可得,病人不如以往般對醫生的專業診斷言聽計從,向醫生提出各種要求,反而醫生要有求必應。此風在美國尤為盛行,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研究人員,對加利福尼亞州北部一間醫療中心 1,300 多個門診看症個案進行分析,發現當醫生拒絕病人提出的要求時,病人會傾向於給他們的醫生欠佳的評分,情況令美國的醫生愈來愈傾向以取悅病人的方式,以換取病人以後有需要時會「回頭」再來求醫。

善用病人 KOL:團結病者回饋醫學

久病成醫,資深病人對所患病症了解鉅細無遺可能堪比醫生,同時在同病相憐的病人之間的社交網絡又堪比公關,但如此專才往往被納入「失去生產力」的弱勢一方,白白浪費本身的才能和病痛磨練出來的知識。最近有 start-up 創建互聯網平台,讓醫療保健企業聯繫這些專業病人,聘為其用,活用他們寶貴的經驗與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