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不但影響身體,還分裂社會

A+A-
東京呼籲保持社交距離的武肺疫情告示。 圖片來源:Carl Court/Getty Images

在日本,武漢肺炎疫情雖有步向穩定的跡象,但對部分病人、家屬及醫護人員來說,危機未過之餘,或要同時面對歧視與偏見。

今年 20 多歲,從事食品行業的角野(カドノ,音譯),早前在 YouTube 分享自己與母親感染武肺後的住院生活。她在 4 月初時病毒測試呈陽性反應,入院不久後就陸續傳出數個流言:角野幫忙打理的家族經營酒吧是武肺病毒溫床、她曾與一名較早前受感染的棒球員共進晚餐、她正逃出醫院並散播病毒等。

現已康復的角野,在位於姬路市的家中接受傳媒訪問時,否認自己認識該名棒球員,更認為自己被「當成罪犯般」看待。指責之外,有患者更遭到暴力對待;京都產業大學有學生受感染後,亦收到縱火威脅。角野指出:「還有許多人同樣要面對歧視與偏見,我希望改變其他人對受感染者的態度。」

角野在 YouTube 分享自己的住院生活。 圖片來源:アリサカドノ/YouTube

美聯社的報道引述專家意見指,日本民眾對與疾病有關聯的人產生偏見,除了害怕受感染,亦源於人們根深柢固的「文化潔癖」 —— 乃至古時身份低微、從事皮革生產等厭惡性工作的部落民後代,至今仍可能受到歧視。不論是 1945 年在廣島、長崎遭原子彈襲擊的「被爆者」後代;1950 年代因工業事故而水銀中毒的人;甚至是 2011 年福島核事故的受害者,同樣遭受一些日本人的歧視。

研究刑事法學的九州工業大學名譽教授佐藤直樹,月初在雜誌「週刊現代」撰文,指人們「歧視患者,意味著他們認為患者不純潔」,而「愈來愈多的焦慮及對感染的恐懼,加劇對受感染者的歧視」。

曾經身為患者的角野遭遇不公平對待,而照顧病人的醫護亦可能受到歧視。一名 30 多歲的護士,由於擔心成為眾矢之的,選擇匿名受訪。她指:「我知道人們害怕這種病毒,但因為醫務人員的身份,使我們及家人遭受歧視,令人在前線承受巨大壓力之餘,亦變得沮喪和士氣低落。」日本護理師協會會長福井俊子坦言:「我們明白人們的擔心,但醫護人員在盡最大努力防止醫院出現感染的同時,亦需要大家支持。我們並無任何特殊要求,一聲謝謝已是我們繼續工作的巨大嘉許與動力。」

記者更在東京的公園,目睹幾名母親要求帶著孩子的護士離開。據報,亦有護士遭平時用餐的食肆拒絕招待、甚至遭的士司機拒載。上月,有日間托兒中心拒絕向日本醫護的孩子提供服務,或要求出示健康證明,厚生勞動省需向托兒所發佈指令,確保醫護的孩子得到托管照顧。另有一名北海道資深護士向記者表示,有醫護同事的母親被停職,又有女同事的丈夫在求職面試時被告知,因為妻子的工作緣故,將不會獲聘用。

諏訪紅十字醫院臨床心理學家森光玲雄,在接受日本廣播協會(NHK)電視訪問時,提及人們對武肺患者強烈反彈,可能會導致部分患者避免求醫,從而增加傳播風險。據報,日本警察上月曾發現約十多名獨居或露宿者在住所或街邊死亡,後來檢測證實他們對武肺病毒呈陽性反應。森光認為,「這種病毒不但感染我們的身體,還感染我們的思想和行為,損害大眾利益,分裂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