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本港疫情最嚴重,而口罩最匱乏之時,藥房售賣的日製口罩甚至索價上千,其中一個炒價最高的口罩品牌是 「Unicharm」。此「口罩名牌」本以生產女性衛生用品、紙尿片起家,自 1995 年就開始生產口罩。在武漢肺炎來襲日本後,該公司位於觀音寺市工廠開始 24 小時營運,安排更多工人生產口罩,現時每月可產出達 1.2 億個口罩,是過去的 3 倍。即使疫情蔓延期間,陸續有他國企業加入口罩生產,「日本製造」仍然是 Unicharm 的致勝之道。
口罩
|共24篇|
Percy Leung:英國人與口罩(下)
既然這麼多英國人都不願意佩戴口罩,願意的又不懂正確使用及處理,那倒不如不要再強迫市民去遵從此十分有益卻甚為無效的法律。將口罩隨地處置、拿來當玩具玩耍、交換或胡亂佩戴等愚昧行為,其實充滿無數的衛生風險,亦隨時影響他人的健康及生命安全。
Percy Leung:英國人與口罩(上)
往年 10 月,英國各大城市的大街小巷通常也會遍佈落葉,散播著陣陣大自然的薰香。可是,現在倫敦和牛津的街道上,只有成千上萬綠色、紫色、粉紅色的即棄醫療口罩。
口罩會阻礙兒童發展嗎?
學童即將重新上學,不少家長都擔心,兒童與照顧者或老師長期戴著口罩交流,或會影響其發展,包括說話、語言及社交互動。不過,專家相信兒童適應力強,將會找到溝通方法,而父母及老師可從旁提供幫助。
【日本良心企業之二】堅持口罩不漲價,日企再次雪中送炭
除了投資不講求利益最大化,即使是緊急增產,也不會提高價格來應對供需。以這次的疫情為例,雖然市面上充斥著高價口罩,Iris Ohyama 卻並沒有趁機抬高價格,因為考慮到保持價格不變,才能緩解人們的焦慮和不滿。
強制戴口罩,失去的是甚麼自由?
英國首相約翰遜終於強制規定,7 月 24 日起,在英格蘭進入商店及超級市場時必須佩戴口罩,違者將罰款 100 英鎊。但在國內,尤其保守派人士中,戴口罩與否仍有爭論。埃克塞特大學歷史榮譽教授、保守主義專家 Jeremy Black 表示:「從意識形態的角度來看,保守派內部肯定呈現緊張狀態。」
既然不足,為何不設計可重用的 N95 口罩?
各國都面臨防護裝備短缺的情況,甚至要求醫護人重用 N95 呼吸器,用完後放入紙袋,留待之後輪班再用。既然要被迫重用,生產商為何不研發生產可安全重用的口罩?
鄭立:孤星淚 —— 以前偷麵包,家陣偷口罩
可能尚萬強當年之所以會偷麵包,是因為在外面買不起或買不到,又害怕空手而回令家人失望,於是有了那樣的衝動,今天很多人都會感同身受吧?
南韓人:疫情下都要靚
現在出門都要戴口罩,差不多遮蓋了整個下半臉,女士們就用心經營上半臉的妝容。但精緻妝容背後,長時間佩戴口罩容易使皮膚過敏及長暗瘡,所以更要注重肌膚的日常護理。如何能在戴上口罩或防護面罩的同時注意儀容,又能保持個人風格,成為以時尚著稱的南韓人在疫症爆發時的重大議題。
家有一老:防疫零意識,如何是好?
阿媽自信身體強健,天天出門飲茶打牌?父親跟從政客讒言,蒸完口罩又重用?伯父不肯退票,堅持外遊到處飛?姨婆嘲笑大驚小怪,沖水兩秒當洗手?缺乏防疫意識的長輩,幾乎每個家裡都有,偏偏他們卻是風險最高的一群。全球孝子賢孫不被氣死,就怕老人家「中招」病死。但除了放任,還能怎樣?
Gloria Chung:點解鬼佬唔戴口罩?
香港人,別自滿,我們沒有權利批評。在這兩個星期,我們也是周街吃雞煲,齋口唔齋心,戴著口罩去行山;我們也沒有因為經歷過沙士,而自信經驗高人一等。未來兩星期,外地港人湧回香港,才是真正的考驗,大家唔該繼續努力。可以的話,留在家,下星期繼續讀我的小食譜。
包大人:疫情下的 KOL
當政府失信於人民,香港人只可以自救的時候,市民自然需要專家和權威的指引。兩位醫生上次 SARS 抗疫有功,大家自然言聽計從。香港政府和我們的所謂特首林鄭月娥,你們有沒有感到少許羞愧汗顏?
口罩互贈外交:慷國庫之慨,叫國民受苦
日韓深陷武肺之禍,兩國大鬧「口罩荒」。眾人為買一盒,不惜排隊半天,甚至推撞打罵。此時中國伸出「友誼之手」,「贈送」數十萬個口罩及其他防疫物品。但為何日韓人民不知「感恩」,反而大肆批評?因為當初正是一批政客慷國庫之慨,把口罩「送中」,落得今日「一罩難求」的田地。
鄭立:從「世紀帝國」中看口罩生產問題
生產線增加的其實只是抽乾資源的速度,偏偏我們很少人有留意資源的問題,大部分人都只留意生產的問題,最終我們就只會像「世紀帝國」一樣,有了很強的生產力卻因為挖光礦或者砍光樹木而輸掉。
物資配給史
疫情之下,一罩難求的現象不僅在香港發生。中國身為世界第一外科口罩生產國,口罩供不應求的情況卻更為嚴重。據報現時中國增加進口採購之餘,亦採取配給制度。配給是以控制商品或服務分配以應對稀缺的手段,除了今天的口罩配給,在經濟衰退或戰爭期間,不少國家均使用配給方式掌握資源分配。
武漢肺炎,滋長東南亞反中情緒
武漢肺炎疫情未受控,部分與中國聯繫緊密的東南亞國家先後封關,但仍未能平息公眾的恐慌,疫情成了民間對中國積怨的大爆發。菲律賓人眼見大批口罩送予中國抗疫,卻無分發予國民,令總統杜特爾特長年的親中政策惹來反彈;印尼網絡謠言四起,盛傳「小米手機能散播新冠病毒」,抵制中國貨和針對華人的流言此起彼落,其擴散速度似乎遠比病毒來得更快更廣。
全球口罩荒:南韓篇
武漢肺炎危害全球,任何一個負責任的政府,皆以防疫作為首要工作。鄰國南韓便嚴陣以待,禁止 14 日內曾到湖北省的外國人入境,並在機場增設「中國專用檢疫櫃檯」,多間學校延遲開課,大型百貨公司亦將停業消毒。但南韓人的安全仍受威脅 —— 政府提供的洗手液整瓶不翼而飛,民眾預購的口罩被臨時取消訂單。不擇手段搶奪資源的人,到底是誰?
Gloria Chung:戴罩與否,文化問題?
我曾因為買口罩而到過數碼港(那裡有屈臣氏啊!),留意到大部分外籍人士都沒有戴口罩,難道他們也聽從林鄭呼籲?非也,問過幾位不戴罩的外籍朋友,又看了網上意見,綜合如下,雖然沒有醫學背景,但也想用常理來說幾句。
造福人群的發明:醫學口罩的歷史
武漢肺炎爆發,全城人心惶惶,人人戴口罩防疫,不單市面缺貨,更有黑心商人炒賣口罩。自從 2003 年沙士爆發之後,醫學口罩已經是香港市民個人護理的重要一環,有病戴口罩,基本上是香港人的醫學常識。不過,在 19 紀世紀中前期,醫學界其實並沒有消毒的概念。直到 1860 年代,法國細菌學家路易.巴士德的一系列著作,確立了「菌原論」,改寫了後世醫學發展。
全球口罩荒:美國醫護篇
在武漢肺炎疫情爆發之際,數日來排隊買口罩的人潮醜態盡現,有人買不到,撒野要求良心店家轉讓預留予醫護人員的貨存,更聲稱公職人員已有政府供應口罩。但有消息指醫護人員防護裝備捉襟見肘,若前線工作者無法獲得防護裝備,將比平常人更易受感染。「口罩荒」不僅出現在中國或香港,更如病毒般蔓延世界各地,據「紐約時報」報道,專家指出市面上的口罩短缺,已危害到醫護人員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