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遺症:即棄口罩糾纏野生動物

A+A-
圖片來源:Leon Neal/Getty Images

「後口罩時代」下,選擇的自由終於回到個人手上。口罩令撤銷,或者有人仍會外出佩戴口罩,但野生動物似乎沒有選擇。近年全球人人使用即棄口罩,遺下大量塑膠垃圾。疫情大流行期間產生數十億計個口罩、手套,令塑膠污染問題更趨嚴重,並對野生動物構成持續數十,甚至數百年的風險。

2020 年 6 月一份研究指出,疫情期間全球每月估計使用 1,290 億個口罩、650 億個手套,造成大範圍環境污染。雖然不少個人防護裝備可能會進入堆填區或其他廢物處理系統,但走在街上也不難發現隨地丟棄的口罩。日常環境會發現口罩垃圾,杳無人煙的地方同樣遭受口罩污染。2020 年,環保組織 OceansAsia 在大嶼山以西南部的索罟群島海灘上,一天内發現 70 個口罩。組織負責人 Teale Phelps Bondaroff 指出,聚丙烯製成的口罩需長時間才能分解,而且有機會被鼠海豚和其他海洋動物吞食。

英國皇家防止虐待動物協會(RSPCA)拯救被口罩纏住的海鷗。 圖片來源:RSPCA / AFP

口罩垃圾影響的地方不止香港一處。來自加拿大貴湖大學、戴爾豪斯大學等生物、環境學者的研究,去年在社交媒體搜集全球野生動物與個人防護裝備類垃圾相關的消息,總共發現了 114 宗野生動物與防護裝備類垃圾有關的事件。其中,多數受影響野生動物屬鳥類,佔 83%,其次是哺乳類 11%、魚類 2%、章魚等無脊椎動物 4% 及海龜 1%。由於他們更多使用英語搜索,故觀察到的事件裡,有 29 宗來自美國、英國 16 宗、加拿大 13 宗、澳洲 11 宗。此外,有 22 個國家也出現同類事件,範圍遍及南極洲外所有大陸。

鳥類受口罩垃圾所困最深,口罩纏繞也是當中普遍的威脅。英國自然史博物館(Natural History Museum)去年指出,一些動物被塑膠垃圾纏住後,結果可能是死亡。2020 年 4 月,加拿大卑詩省智利域(Chilliwack)一隻旅鶇(American robin),因口罩纏繞而死,成為已知第一隻因 COVID 垃圾導致死亡的野生動物。英國皇家防止虐待動物協會(RSPCA)在同年 7  月,則拯救過一隻雙足被口罩橡筋帶纏住約一星期的海鷗。

據指,防疫垃圾對野生動物造成的影響中,纏繞問題佔約 42%,略高於 40% 的口罩、手套築巢問題。用上錯誤材料築巢,後果跟被口罩纏繞一樣不堪設想。生物保護學家 Alex Bond 博士指:「許多鳥類會築巢,牠們通常用草、樹枝、苔蘚、蜘蛛絲等物料,不過很多垃圾其實有相同特徵,特別是口罩這類物品,有掛耳的繩。當牠們用這些物品來築巢時,會為成鳥及其幼雛帶來相當大的纏繞風險。」即使沒有被口罩纏住,不懂口罩為何物的動物也會不慎「中招」。2020 年 9 月 ,巴西一隻麥哲倫企鵝就因吃了一個口罩而死亡。

一個口罩可能需時 450 年才能完全分解。疫情不再,人人口罩的日子也不再,但近年沒有妥善處理的口罩垃圾,注定往後成為全球塑膠污染一部分。疫後人類回復正常生活,但野生動物與口罩的不尋常糾纏,可能繼續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