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因備受北韓威脅,南韓自 80 年代起建立及強化軍事工業,國內研製的 155 毫米 K9 自走砲更助該國逐步成為主要武器出口國。
軍備
|共18篇|
1986 年豐田戰爭:活用廉價科技以弱勝強
現代戰爭是極為燒錢的科技戰,列強都投放大量資源研發軍用科技,但如能活用廉價科技和戰術,依然有以弱勝強的可能。1986 年非洲乍得北部就有一場豐田戰爭(Toyota War),該國透過善用廉價的豐田卡車,大敗軍力數倍於己的利比亞,當年採用的戰術仍然影響全球各地的武裝分子和起義軍。
愛國之難:日本企業對投資軍工業卻步
日本政府為應對地區局勢,去年公佈一項為期 5 年、耗資 3,150 億美元的軍事擴張計劃,屬二戰以來最大規模。按照計劃,當局將大力發展國防工業,游說東芝、三菱電機和大金工業等協助武裝自衛隊的企業加大產量,是關鍵所在。但路透社訪問當地多位政商高層後,發現深植民心的反軍國主義情緒,令部分日企對投資軍工業有所保留。
俄烏戰爭:俄軍面對的坦克困境
納粹德國陸軍元帥克萊斯特(Ewald von Kleist)曾稱蘇聯 T-34 坦克為「世上最好的坦克」。縱使 T-34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受到挑戰,但始終因成本相對便宜,又可大規模量產,使蘇聯紅軍在戰時生產了超過 80,000 輛各型號的 T-34,產量一時無兩。來到今天的烏克蘭戰爭,俄羅斯似乎不能複製當年靠藉不斷造新坦克的方法,來補充戰損。
【烏克蘭戰爭】戰利品變廢鐵:只有 3 成可用的俄軍坦克
烏克蘭戰爭爆發之初,面對俄羅斯大軍壓境,勢弱的烏方處於捱打狀態。但隨著戰事持續,俄軍在多個地方敗退,同時遺下大量坦克、裝甲運兵車和步兵戰車。這些戰利品本是烏國的寶貴資產,助其「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美國「華盛頓郵報」卻發現,它們如今多像廢鐵般被擱在機庫,淪為烏克蘭的負累。
【團抱】緬甸與俄羅斯,一對被制裁夥伴
去年 2 月,緬甸軍方奪取政權、對反抗民眾施行暴力鎮壓,令其與西方隔絕,鄰國對其避之則吉,與中國的關係亦趨於不穩定。盟友所剩無幾,渴望提升執政合法性的軍政府正與俄國建立更深的關係,利用彼此的力量抵制西方制裁。
小灰:世界軍備短評(三)—— 美國空軍 A-10「疣豬」攻擊機
越戰時在地作戰的經驗,令美軍意識到空中支援對於地面部隊作戰,尤其是反裝甲武裝的重要性;加上當年蘇聯數目龐大的裝甲部隊對於歐洲甚具威脅,美國國防部決定責成美國空軍,開發專門針對裝甲武裝、支援地面作戰的專職戰機。A-10 攻擊機(A-10 Thunderbolt II,別稱 Warthog「疣豬」)就是空軍交出的答案……
【烏克蘭戰爭】加速 AI 殺人機器研製
普京貿然入侵烏克蘭,不但加劇全球軍備競賽,月前有傳俄製 AI 軍用無人機在戰場出沒,更觸動各國軍方神經。AI 殺人機器曾經惹起眾多道德爭議,但種種跡象顯示,各國軍方已加速投資軍用 AI,勢必改變未來的戰爭面貌,究竟當前最先進的軍用 AI 達到甚麼水平?
「壯志凌雲」經典戰機 F-14,只在伊朗?
電影「壯志凌雲」(Top Gun)上映迄今 36 年,終於迎來續作「壯志凌雲:獨行俠」(Top Gun: Maverick)。主角當年在片中所駕駛的 F-14 雄貓式戰機,設計於 1968 年,堪稱一代經典,直至 2006 年才自美國海軍退役。來到「獨行俠」,仍能看見 F-14 飛翔的身影,只是儲存地方換成了敵對國家的空軍基地,雖然沒有指明敵對國家是誰,若單從在役 F-14 這一點來看,現實世界中就只有伊朗。
太空軍備競賽:反衛星武器的爭議
俄烏戰爭爆發,讓外界得以窺探現代戰爭可能循甚麼方向發展。其中宇宙衛星在整場戰事中扮演關鍵角色,令烏克蘭境內的俄軍無所遁形。近年,多個軍事強國都發展反衛星導彈技術,把軍備競賽推向太空層面。可是,這類反衛星武器向來存在爭議,被指威脅整個人類社會的安全,澳洲國立大學國際法專家 Cassandra Steer 就在學術網站 The Conversation 撰文,呼籲各國棄用相關軍備。
俄烏戰爭,會令緬甸難買武器?
烏克蘭戰爭牽一髮動全身,烏國作為歐洲糧倉,人們在吃的印尼營多撈麵,也憂慮會因小麥短缺而影響生產。同樣遠在東南亞的緬甸,或面對另一個俄烏戰爭連鎖反應 —— 隨著俄軍加強轟炸烏克蘭,緬甸內戰的彈藥也可能減少。
以弱勝強:烏克蘭可如何重挫俄軍?
擁有壓倒性優勢的俄軍,近日在基輔北部遭遇烏軍頑抗,未能速戰速決。樸茨茅夫大學軍事專家 Frank Ledwidge 在學術交流平台 The Conservation 指出,烏克蘭軍備和兵力遠不及敵人,但軍民士氣和抗戰意志高漲,加上游擊戰傳統,都足以使俄軍陷入持久戰,為急於取勝的普京最不樂見的局面。
應對南海主權爭議,菲律賓大舉擴張海軍武備
近年,因應南海主權爭議,中國和東、南海多國關係變得緊張。菲律賓是事件的主角之一,曾就此在國際仲裁庭向中國提告,最終勝訴;仲裁庭要求中國政府停止在南海的填海造陸活動,但不獲理會。去年 11 月底,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更當面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對於中國船隻在南海與菲律賓發生的爭端感到厭惡」。「外交家」雜誌就報道,菲律賓正擴張海軍軍備,應對威脅。
美軍無人機空襲:長達二十年的戰術失敗?
隨著科技進步,一眾軍事強國動用的士兵也愈來愈少,取而代之的是各種高科技產品,其中包括普羅市民很常聽到的無人戰機。在 2001 年 10 月 7 日,美軍首次用無人機空襲阿富汗的塔利班據點,至今剛好 20 年,而且美國今天的對手依舊。「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就刊登文章,批評以無人機空襲是失敗戰術,花了很多人力物力,也做成大量平民死傷,卻未能收到軍事效果。
歐洲第六代隱形戰機可能難產?
其中最大的爭議是知識產權:法國最緊張的是核能供應鏈,並不希望德國借此機會獲取相關敏感技術。此外兩國對於成本分攤,也一直爭持不下;還有人手職位如何分配,西班牙 Indra 公司於去年加盟,令原有的分工變得更為複雜。
【北韓發威】和風之下,南韓其實早已預備?
6 月 13 日,金正恩胞妹金與正發聲明,指北韓與南韓已到了一刀兩斷的時刻;6 月 16 日,北韓當局突然炸毀位於邊境開城工業園區的兩韓聯絡辦公室,局勢急速惡化,各界擔憂會爆發軍事衝突。但其實早在北韓作出行動之前,南韓已厲兵秣馬,打算大搞「國防經濟」,同時應對武肺後的經濟危機。
小灰:30 年磨一劍 —— 英軍 L85 步槍
充滿幽默感的英國人在非官方軍事資訊網站 British Army Rumour Service,為這款步槍起了一個外號叫 “civil servant”,意思是指 SA80 就像公務員一樣「不會正常工作,但你對它無可奈何。」
小灰:世界軍備短評(二)—— 中國航母能挑戰英美海上霸權嗎?
自 1998 年中國借「澳門創律旅遊娛樂公司」的名義從烏克蘭購入一艘庫茲涅佐夫元帥級航空母艦「瓦良格號」(後更名為「遼寧號」)至今,中國已經在建造第三艘航母,成為亞洲少數擁有航空母艦的國家。然而,中國在通往世界海權大國的航道上依然充滿暗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