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頻發,全球武器供應緊張

A+A-
圖片來源:Mostafa Alkharouf/Anadolu via Getty Images

自從俄羅斯大規模入侵烏克蘭,歐美多國的國防承包商經已提高武器產量,但仍遠不及戰場上彈藥和裝備的消耗量。一眾西方國防高官如今更是憂慮,未知還要再花多少錢援烏抗俄之際,又有以色列為報復哈馬斯的突襲而開戰,將會缺乏足夠砲彈等軍火,讓兩個盟友都能繼續戰鬥。

逾 800 名政府官員、軍方領袖和國防業高層上週出席「北約工業論壇」,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席間表示,成員國的國防工業欠缺足夠閒置能力,以應對目前這樣的危機。他的最高軍事顧問 Rob Bauer 則指,供不應求導致部分裝備價格飆升,例如「當今世上最令人垂涎​​的物品之一」、北約標準 155 毫米口徑砲彈,俄國侵烏前每枚約需 2,100 美元 (約 16,400 港元),如今已漲價 4 倍至約 8,400 美元(約 65,700 港元)。

近月美國開始投放數十億美元重組工廠,以生產更多導彈、砲彈、火箭和所需引擎,並已簽署近 250 億美元的合約,以補充國內存庫及武裝烏克蘭;國防部採購負責人還呼籲歐洲國家簽署更多合約來鼓勵業界。北歐四國本月宣佈一份約值 5,400 萬美元的訂單,為烏國購買不到 7,000 枚 155 毫米砲彈。愛沙尼亞總理 Kaja Kallas 則指,今春歐盟承諾會在一年內向烏國提供 100 萬枚砲彈,但目前尚未達標。

歐美國防承包商提高武器產量後仍供不應求,北約標準 155 毫米口徑砲彈已漲價 4 倍。  圖片來源:Hannah Beier/Getty Images

政界人士促請各國防公司擴大產能及加快生產,國防業高層則說要獲保證不會「歷史重演」,因敵對行動停止而減少需求和投資。芬蘭軍火組織 Patria 行政總裁 Esa Rautalinko 亦指,大部分公司都在現有設施盡可能生產,下一步是新投資,讓更多設施在兩至五年內投入營運。對於歐洲各國呼籲業界在簽約前負擔投資風險,他認為是誤判。「若看不到未來有長期需求,我們就​​無法辦到 —— 這一行不是零售業。」

有分析指,以哈衝突與俄烏戰爭目前使用不同武器,但戰火若蔓延至以色列全國,情況則可能有變。根據智庫「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美國為以色列最大軍備和資金供應國。有國防部高層透露,本已移離以色列的砲彈庫存已送返當地。波音公司亦已緊急向以國運送小直徑炸彈,以及聯合直接攻擊彈藥(JDAM)套裝。美國最大砲彈生產商通用動力(General Dynamics)更指,受國防部投資新設施推動,已能較預期更快地提高砲彈等彈藥的產量。

在砲彈、裝甲車和軍用橋樑的訂單刺激下,今年通用動力作戰部門的銷售額已漲 15%。財務總監 Jason Aiken 坦言:「我們並未看到需求放緩。」通用動力將目標產量提高 5 倍,爭取每年生產 100 萬枚砲彈。不過 Rautalinko 警告,中東衝突的壓力尚未滲透歐洲國防業的討論當中,歐洲人或會以為那只是以色列和美國的問題。「一切都有聯繫。若以色列獲美國庫存的幫助,就代表是從某些地方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