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德國陸軍元帥克萊斯特(Ewald von Kleist)曾稱蘇聯 T-34 坦克為「世上最好的坦克」。縱使 T-34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受到挑戰,但始終因成本相對便宜,又可大規模量產,使蘇聯紅軍在戰時生產了超過 80,000 輛各型號的 T-34,產量一時無兩。來到今天的烏克蘭戰爭,俄羅斯似乎不能複製當年靠藉不斷造新坦克的方法,來補充戰損。
只要陸戰仍有奪取及控制領土的需要,坦克及其他裝甲車的火力、機動能力仍是戰場所需。不過現代坦克比起過去的更複雜、昂貴,先進設計背後的額外成本,限制了一個國家建造坦克的數量,坦克部隊數量比過去少得多。儘管如此,俄軍在烏克蘭戰爭中仍折損不少坦克,烏克蘭宣稱摧毀了近 3,300 輛俄軍坦克;開源情報研究團體 Oryx 則記錄了 1,700 輛俄軍坦克損失。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表示,俄國戰前坦克部隊主力的 T-72 有約 2,000 輛,一半左右已被摧毀。
「福布斯」則報道,俄軍第一年投入的 2,500 輛 T-90、T-80 和 T-72 坦克,已損失不少於 1,600 輛。克里姆林宮方面雖有指示坦克製造商烏拉爾機車車輛廠(Uralvagonzavod)、鄂木斯克運輸機器製造廠(Omsktransmash)用生產彌補損失,但廠方的生產能力有限。例如烏拉爾正在建造新的 T-72B3 和 T-90M 坦克,但生產速度十分緩慢,估計以俄國目前的折損速度,若要維持裝甲部隊的戰鬥力,每年必須再投入 1,600 輛坦克。
「福布斯」指俄羅斯國防工業目前每年可生產的新型坦克,無法超過 250 輛,即每月約 20 輛。除非俄羅斯有辦法大幅提升工業產能,否則「新」坦克中的 1,350 輛,只會來自儲備庫存中的舊坦克。在 1940 年代,蘇聯可以指示拖拉機、火車引擎工廠改為生產坦克,令全國每月可生產 1,000 多輛坦克。要在現代提升產能並不像過去般容易,因為現代坦克中用於夜視、瞄準器等的電子設備構造複雜,導致生產速度變慢,本來生產其他類型東西的工廠,已無法輕易製造坦克。
另外,長期儲備的舊坦克大多數都在戶外保存,排排「曬太陽」,暴露在雨水、冷熱交替的環境下,坦克金屬生鏽、履帶腐爛、敏感的光學部件也已老化。IISS 估計,俄國約有 5,000 輛舊坦克儲備,但大多儲存狀況不佳。為滿足坦克需求,俄羅斯已加快修復舊坦克,「經濟學人」據俄國媒體指,拉爾機每月只能重造約 8 輛坦克,另外三家裝甲車修理廠,每家可翻新 17 輛左右,未來數月內將有另外兩家規模相似的工廠投產。每月 20 輛新坦克,加上 90 輛修復好的舊坦克,數字上仍無法填補 Oryx 分析的每月 150 輛折損。
何況烏克蘭正在取得西方提供的坦克,可能會在春季反攻中用上這些坦克。美國智庫戰爭研究所(ISW)預期,「俄羅斯在近期內難以重啟其國防生產。西方及時向烏克蘭提供坦克和裝甲車,將進一步抵消俄羅斯的機械化戰爭能力。」由於俄羅斯無法維持其武器生產,烏克蘭可能會在未來幾個月發起大規模反攻。不過 ISW 提醒,烏克蘭的反攻能力,非常取決於西方提供必要物資的速度和規模,尤其是坦克和裝甲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