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會令緬甸難買武器?

A+A-
緬甸軍人與緬甸空軍的米-17(Mi-17)直升機。 圖片來源:LYNN BO BO/POOL/AFP

烏克蘭戰爭牽一髮動全身,烏國作為歐洲糧倉,人們在吃的印尼營多撈麵,也憂慮會因小麥短缺而影響生產。同樣遠在東南亞的緬甸,或面對另一個俄烏戰爭連鎖反應 —— 隨著俄軍加強轟炸烏克蘭,緬甸內戰的彈藥也可能減少

3 月 2 日,聯合國大會 193 個成員國,以 141 票贊成要求俄羅斯立即撤出所有在烏克蘭領土的部隊,另有 35 個國家棄權,白羅斯、北韓、厄立特里亞、敍利亞及俄羅斯反對。這 141 票中包括緬甸,因為目前緬甸駐聯合國代表仍是昂山素姬文人政府任命的覺莫吞(Kyaw Moe Tun),緬甸軍政府則堅定支持俄羅斯。2 月 27 日,軍政府喉舌報「緬甸阿林」(Myanmar Alin)便刊出一篇評論文章支持普京,將俄軍入侵烏克蘭的責任歸咎於烏克蘭領導人及其人民。

緬甸軍政府支持俄國入侵烏克蘭,並不足為奇。據聯合國緬甸人權問題專員 Tom Andrews ,中俄兩國皆有向軍政府提供武器,包括戰鬥機和裝甲車。瑞典記者兼緬甸研究專家 Bertil Lintner 則在「亞洲時報在線」(Asia Times撰文指,鑑於當地嚴重依賴從中國入口武器,國內許多高級軍官認為此舉威脅國家主權,故近年入口俄羅斯武器數字猛增。

去年 6 月 22 日,敏昂萊出訪俄羅斯,與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左)檢閱儀仗隊。 圖片來源:AFP PHOTO/Russian Defence Ministry

自 2000 年代初以來,緬甸已從俄羅斯購入 30 架米格-29(MiG-29)戰機、12 架 Yak-130 戰鬥教練機、10 架米-24(Mi-24)、米-35P(Mi-35P)武裝運輸直升機,以及其他其他輕型裝甲車等軍事裝備。Lintner 援引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數據,截至 2019 年的十年裡,緬甸從俄羅斯購買了價值 8.09 億美元的軍事設備。他指軍政府近期便以這些戰機和武裝直升機,轟炸反抗武裝力量活躍的地方,且經常擊中平民。

除了軍備,自 1990 年代初以來,曾有超過 7,000 名緬甸軍官及與軍方有關的科學家在俄國學習。他們先後於鄂木斯克裝甲工程學院(Omsk Armor Engineering Institute)、莫斯科茹科夫斯基空軍工程學院(Zhukovsky Air Force Engineering Academy)、下諾夫哥羅德軍事學院(Nizhniy Novgorod Command Academy)以及喀山軍事學院(Kazan Military Command Academy)接受軍事訓練和獎學金。

去年軍事政變後的 6 月,敏昂萊出訪俄羅斯,期間與俄國國防部長紹伊古會面。當時莫斯科大學亞非學院副教授 Alexey Kirichenko 曾表示,緬甸是俄羅斯傳統武器出口市場之一,當地日益緊張的局勢,為莫斯科提供增加軍售的好機會。但現時俄國遭受嚴厲制裁,Lintner 相信未來兩國武器出入口,均需通過現時受西方制裁的俄羅斯銀行作交易,為雙方軍事合作添阻礙。何況現在繼續與俄國交易的國家,有可能面臨二級制裁,緬甸軍方如何找到適合的交易方式,讓學員留在俄國、購買俄國設備零件及彈藥,亦成一大疑問。

Lintner 表示,除了俄中兩國,烏克蘭其實也是緬甸的重要武器供應國家。聯合國緬甸獨立國際實況調查團指,自 2015 年以來,烏克蘭曾向緬甸售出 BTR-4 裝甲車、MMT-40 輕型坦克及 2SIU 自走砲。倡議組織緬甸正義(Justice for Myanmar)去年也曾批評,烏克蘭國營武器製造商 Ukroboronprom 及 Ukrspecexport「相當於幫助及教唆緬甸軍方的暴行」。

Lintner 估計未來烏克蘭無法再向緬甸出口武器。假如俄羅斯獲勝,可能會迅速在烏克蘭實行非軍事化,意味著烏國無法再向外出售武器。如果俄國入侵失敗,現時獲得西方支持及同情的烏克蘭民主政府,往後未必想被標籤為通過軍售支持緬甸軍事獨裁統治。Lintner 斷言,不論緬甸軍政府發言人及喉舌們再說甚麼,他們從俄羅斯、烏克蘭暢通無阻進口軍事裝備的日子,已不復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