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康宇:「電馭叛客:邊緣行者」—— 用科技對抗宿命?

A+A-
動畫「電馭叛客:邊緣行者」劇照。

Netflix 最近推出的動畫「電馭叛客:邊緣行者」(Cyberpunk: Edgerunners),是一個關於宿命的故事。作為 Cyberpunk 系列的作品,「邊緣行者」所探討的是,生活在一個像「夜城」般,每天有千百人如螻蟻般死去的人吃人社會,作為食物鏈最低層的人,生命還會有甚麼意義?

在 9 月首播的時候,始終有當日電子遊戲「電馭叛客 2077」(Cyberpunk 2077)的前車之鑒,筆者對於這齣動畫實在不敢抱有太大期望。但令人大感驚喜的是,「邊緣行者」絕對是一流的創作,它甚至解釋了一個困擾筆者一段時間的難題:同樣作為 CD Projekt Red 製作的開放世界角色扮演遊戲(ARPG),「電馭叛客 2077」為何沒有「巫師」系列的感染力?

上次專欄寫到,波蘭遊戲的開發商 CD Projekt Red 憑著電子遊戲「巫師 3:狂獵」取得空前成功。在「巫師」三部曲完結後,CD Projekt Red 於 2020 年推出了另一單機遊戲「電馭叛客 2077」,結果卻滑鐵盧:遊戲首次推出時被發現充滿漏洞,遊戲內容的物理表現不符常理,加上大量的儲存、運行故障,令它在上架後一週就被平台下架,並向玩家無條件退款,一直到 2021 年年中才重新上架。

筆者當年買入的已經是經過多番修正的遊戲,但依然覺得「電馭叛客 2077」只是一件普通至極的 3A 作品。儘管遊戲的美術部分,例如汽車和街景製作非常優異,但筆者依然自覺很難投入「夜城」的世界,更莫講想要重刷作品。看完「邊緣行者」之後,突然茅塞頓開:遊戲「電馭叛客 2077」偏重動作場面亦忽略了故事的感情發展;而動畫「邊緣行者」正好相反,在短短的 3 小時內,它將觀眾的親情、友情、愛情都用鮮血和腦漿洗擦了一遍。

早在故事的開頭,女主角 Lucy 已經斷言男主角 David 在夜城只能以死留名 —— 既然明知大限將至,男主角依然選擇用科技對抗宿命,拼盡最後一口氣去完成女主角的心願,這一份愛絕對能觸動觀眾情緒。另外,動畫各個場景亦還原了遊戲的世界,對於遊戲玩家來說,絕對有重遊舊地的樂趣。

Cyberpunk 系列作品的主調,是無論科技先進,人類都是無法改寫宿命,但這首悲歌所伴奏著的,卻是一幕又一幕精彩絕倫的故事,彷佛在鼓勵讀者,在有限的生命中依然是蘊藏著無限可能。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作者為英國劍橋大學社會學博士。曾於香港任職媒體公司及公關部門,對創意經濟發展略知一二。熱愛香港文化,深信香港能成為亞洲最有文化實力的國際大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