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傑:北愛大恨,細說重頭 (上篇)

A+A-
在愛爾蘭的九年戰爭中,其中一場戰役 Battle of the Yellow Ford。 圖片來源:Kean Collection/Archive Photos/Getty Images

英國脫歐難產,問題的癥結,在於脫歐之後,英國與歐盟陸上連接的唯一邊界,是北愛爾蘭。

北愛爾蘭的武裝共和軍,推動北愛脫離英國管治,凡三十年。1998 年,雙方達成和平協議,條件之一,正是北愛與愛爾蘭之間不可設立陸地邊界。

當年的首相貝理雅,接受這一條,因為英國連同北愛,是歐盟的一員,邊界可有可無。但英國一旦退出,就不一樣了。

北愛爾蘭問題,是愛爾蘭歷史的一部分,最早源於八百年前。

愛爾蘭本來是諾曼人散居之地,1175 年,愛爾蘭各地土王,接受英格蘭的亨利二世為國君。

1172 年,羅馬教皇歷山三世,已經下令亨利二世將愛爾蘭教會歸順於羅馬轄下。

五十年後,英王約翰頒佈大憲章(Magna Carta),封建貴族土地財產,受到保障。愛爾蘭教會仍歸屬羅馬,但不從屬英格蘭教會。英格蘭的大憲章,也批准愛爾蘭另行成立國會。

此後二百年,由於鼠疫蔓延,英格蘭在愛爾蘭的統治影響力下降。愛爾蘭漸出現了自己的本土文化。

1542 年,性格強橫的亨利八世重新鞏固英格蘭對蘇格蘭的君主統治,其後更自任愛爾蘭國王。

真正的麻煩,出現在亨利八世這個人。亨利與羅馬教廷決裂,因為要另娶宮女安寶琳。但四百年前愛爾蘭已經約章規定,教會必須從屬羅馬天主教。英格蘭自行成立聖公會之後,大量英格蘭移民渡海到愛爾蘭北部聚居,形成北愛的英格蘭聖公會新教徒逐漸增加,羅馬天主教徒減少。

但因英格蘭和蘇格蘭人競相渡海殖民,爆發了九年戰爭,其間的戰爭和饑荒,愛爾蘭平民死亡二十萬。

即使如此,聖公會的英格蘭後裔,逐漸也融入愛爾蘭文化。1800 年,英國和愛爾蘭兩地國會頒佈法令,宣佈英國與愛爾蘭合併為聯合王國。而一百年前蘇格蘭早也歸為聯合王國的一部分。

19 世紀中葉,愛爾蘭薯仔嚴重失收,飢餓和疾病流行,五年之間死亡近 100 萬人。上百萬人移民去美國和加拿大。1841 的人口統計,愛爾蘭人口僅 820 萬,但饑荒影響,人口逐步減少,至今尚未增回到這個數字。

Daniel O’Connell 後又被稱為「解放者」。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同期,愛爾蘭出現了一個激進的羅馬天主教議員奧干納(Daniel O’Connell),他認為西敏寺應該容許羅馬天主教徒佔據若干議席。當時擊敗拿破倫的威靈頓公爵表示支持。

奧干納贏得英國下議院議席,二百多年來,倫敦下議院不准羅馬天主教徒成為議員的禁令,更由此打破。

英國政府的讓步,令奧干納雄心萬丈。他進入倫敦議會後,索性推動整個愛爾蘭獨立,即廢除 1800 年的聯合王國法例。

但因為票數太少不獲通過,然而愛爾蘭獨立的思想,此時開始植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