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年的詞彙,道出世界的憂慮

A+A-
圖片來源:Mike Kemp/In Pictures via Getty Images Images

新年伊始,「萬象更新」有時卻純屬良好願望,總有些事情會拖沓至新一年。來看各國以至全球在 2019 年,有哪些具代表性的詞彙,在接下來的日子仍值得留意。

牛津詞典年度詞彙:climate emergency

即使有著國家及語言的區別,但「氣候緊急狀態(climate emergency)」無疑值得全球共同關注。2019 年 11 月,牛津詞典選取 climate emergency 作為年度詞彙,指其使用頻率為過去 12 個月的 100 倍,由相對默默無聞(relative obscurity)飆升至 2019 年最突出、爭議最大的詞彙之一。牛津詞典將 climate emergency 定義為「需要採取緊急行動,以減少或制止氣候變化,避免由此造成潛在而不可逆轉的環境破壞情況。」2020 年,也許是採取行動的新一年。

美國:quid pro quo

儘管「交換條件(quid pro quo)」,只獲美國權威辭典出版機構韋氏(Merriam-Webster)年度詞彙第二名,其代表性與排在首位、新賦中性含義的 they 不遑多讓。描述交換行為的拉丁文 quid pro quo,通常只出現在法律範疇。然而,隨著總統彈劾案中,指控杜林普向烏克蘭提出換取軍事援助的交換條件,quid pro quo 遂反覆進入美國大眾耳目。順帶一提,除了 quid pro quo 的搜尋率比 2018 年急增 644% 外,韋氏出版機構總編輯 Peter Sokolowski 指「彈劾(impeachment)」亦是搜尋率較高的詞彙,因為「公眾對語言的興趣,往往由重大新聞事件驅動」。

英國:Fatigue

歐洲新聞台(Euronews)為英國選出「疲勞(Fatigue)」一詞,代表漫長的脫歐過程在 2019 更添波折。自 2016 年中脫歐公投過後,英國政界一直在硬脫歐、軟脫歐、重新公投等選項間爭持。隨著近期保守黨在國會選舉取得過半議席,加上首相約翰遜明言今年 1 月底前必然脫歐,困擾國家兩年多的「疲勞」,似乎有終止之日。當然,即使能在 2020 年與歐盟達成新的自由貿易協定,亦將導致英國每年 60 至 200 億英鎊的財政損失。假如以硬脫歐告終,英國的損失更可能高達 280 億英鎊。脫歐的終局如何,也許就在不足一個月時間內上演。

希臘:Moria

早在 2015 年起,萊斯博斯島(Lesbos)已成難民集中地之一。截至目前為止,島上的莫里亞(Moria),仍是全歐最大難民營 —— 約 1.8 萬人居於只為 2 千人而建的營地。歐洲新聞台挑選 Moria 作希臘年度詞彙,是因為當地所代表的不僅是一個地方或名字,背後代表歐盟無法團結一致,解決問題。

莫斯科市議會反對派競選運動負責人 Boris Zolotarevsky,於社交媒體上載多張人們舉起 Допускай 示威標語的照片。 圖片來源:ZolotorevskiyB/Twitter

俄羅斯:Допускай

2019 年多國出現持續大規模示威,莫斯科市議會 DQ 事件期間,俄羅斯亦出現示威浪潮。當中「允許(Допускай)」一詞便成為示威集會的口號,並出現於社交媒體。在經常利用議會通過法律禁止人民某某行為的國家,「允許」的呼聲與追求自由的關係不言而喻。

伊朗:قطعی اینترنت

而同樣爆發大規模示威的伊朗,政府則以「中斷互聯網(قطعی اینترنت)」打壓示威者。自 11 月 15 日起在伊朗全國各地爆發抗議燃料價格上漲的示威活動,其後轉化成爭取自由的持續運動,有傳死亡數字已達 1,500 人。12 月一場示威活動前,官方中斷全國互聯網連接。英國薩塞克斯大學國際關係高級講師 Kamran Matin 稱,這種打壓行為,比過去伊朗官方處理抗議活動的手段更為嚴厲,並認為斷網與實彈射殺示威者有關。不過,正因為斷網事件,外界更關注伊朗發生的情況。

意大利:quota 100

意大利「共和國報(La Repubblica)」每年選出 15 個年度詞彙,其中「100 配額(quota 100)」位列第 8。「100 配額」是執政聯盟於 2019 年初通過的退休制度改革法案,以取代意大利於 2011 年面對金融危機時,所通過一項將大部分國民退休年齡提高至 67 歲,並計劃進一步上調的法律。根據「100 配額」,當國民年齡及繳交養老金總年期,總和達 100 之時,即符合退休年齡。有評論家則認為,長遠來看,意大利的債務水平之高及人口老齡化,將無法支持「100 配額」,進一步損害國家經濟。儘管如此,總理孔特(Giuseppe Conte)於 10 月仍強調,政府不會廢除法案。「100 配額」會否造成意大利經濟的沉重負擔,日後自有分曉。

法國:Restauration

去年 4 月,全球均為世界遺產巴黎聖母院遭大火嚴重損毀感到可惜。作為法國人,「恢復(Restauration)」聖母院昔日光輝自然是國內主要話題之一。然而,7 月時現場及附近的鉛污染,便令清理工作一度停止。及至 10 月,仍未展開復修工程。上星期,路透社報道指,聖母院剛進入拆除棚架的階段,其恢復之路,終於趕及在年尾踏上第一步。然而,真正的重建工作,估計仍待 2021 年方能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