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萬象更新」有時卻純屬良好願望,總有些事情會拖沓至新一年。來看各國以至全球在 2019 年,有哪些具代表性的詞彙,在接下來的日子仍值得留意。
新年
|共8篇|
Gloria Chung:2019 年談夢想會否太廉價?關於夢想的 10 件小事
過年之前,我收到一本書,是談夢想的,老實說,題目有點老土,其實連我自己說到夢想,也會起雞皮,畢竟年紀也不輕了,說夢想,彷彿和任性牽連著,現在還談甚麼夢想啊,想想買樓啊保險啊,實際點好不好?可是老土說句,人如果沒有夢想,和鹹魚有甚麼分別呢?
一年流流長,總遇上幾個人渣,不打緊,原諒他們吧!
一年之間,有意或無意的說話及事情,都可能會傷害到你。與其咒詛,不如趁一年完結即將有新開始之際,寬下心來原諒他人。不少研究指這或有益健康,學術平台 The Conversation 近日就有專文,奉勸大家將積怨留在今年,把原諒作為最好的佳節禮物。
2018,成為更好的人備忘
新的一年已開始了數天,2018 年希望做到「你想」及理想生活,不妨參考「紐約時報」在 2017 最多人閱讀的生活類文章,看看這些有趣的建議,如何成為借鏡,令你在新一年進化成更好的人,在紛擾世事中裝備自己。
新年伊始,為何要吃這幾道菜?
新年伊始,不同國家地區都有各自的傳統食物,以圖個好意頭,並帶著對新一年的祝福。不過,年復一年,所藏訊息的典故,大都經過美化和重新包裝,源起之說已不是每個人都記得。時代更替,適逢時節的一碗麵一盤豆,儘管離不開人們對財富、壽命和運氣的奢望,卻應知盤中餐,都混和了無數故人生不逢時的感嘆。
陶傑:中國人的春節情結
延長節日,只會令離開城市的旅遊人數和消費更局部更集中,或導致遊客數按時間重新排列組合。年底結算,所謂「五一」、「十一」的集中消費,未能擴大旅遊消費總量,而且更低於 2000 年只有兩個長假時的消費增長。有見及此,中國有專家竟然膽大包天,提出向日本學習,在廢除黃金周之餘先廢除「黃金周之王」,亦即中國的農曆新年長假。
紅眼:有沒有聖誕節穿新春別注球鞋的八卦?
今年農曆新年比往年來得早,以致過了聖誕,未到除夕,各大鞋商的新春別注款已經爭相塞滿我的電郵以至座位四周。古老哲學之一,新年不可以買鞋,所以過年前就趁早要買了,而且新春別注款多數都是限量貨色,不早不行。酉雞年未到,已迅速弄得一地雞毛,始終「雞」都是一個相對好「做」的生肖,若是蛇和鼠那幾年會相對低調得多。十之八九的鞋商都是外國品牌,鬼佬過新春就像他們去紋身一樣,對中國文化的認知起於文字,也止於文字,穿就免了,一笑則不妨。
盤點日:為何新年目標總是失敗?
2016 年尚餘幾天,新年將至,又是時候想想 2017 年大計。且慢,先驗收 2016 年成績。年初的大計你做到幾多?抑或連定過甚麼目標都已拋諸腦後?你不是一個人,有研究指成功生存至年尾並達成年初大計的人只有 8%,代表超過 9 成年初許下新年宏願的人,其全年目標最終都不了了之。 加拿大心理學副教授 Timothy Pychyl 甚至認為:「定立新年目標這件事,本身就有拖延症成份存在。」為何新年目標總是註定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