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 5 年,他帶領微軟浴火重生(下)

A+A-
納德拉改革的重點,在於回歸微軟的初心。 圖片來源:Anshuman Poyrekar/Hindustan Times via Getty Images

作為一個曾經主宰整個 PC 產業發展、叱吒科技界三十年的霸主來說,微軟的衰敗與它的成功同樣讓人驚訝。它幾乎錯過了整個流動通訊革命的發展。

在搜尋引擎市場,曾以傲慢姿態試圖收購 Google 未果,眼見對手成長成巨人之後砸下重金推出的 Bing,用戶數少得可憐;

在智能手機產業,寄予厚望的 windows phone,一度妄想能與蘋果 iPhone、Google Android 平台三強鼎立,卻因為定位不明、無法創造出自己的生態系,沒幾年就被市場淘汰;

在風起雲湧的社交網站與即時通訊軟件浪潮,未能善用當年 MSN 建立起來的絕對優勢,一心想要複製在 PC上的壟斷情況,堅持搭在自家平台上,結果平台沒做成,還拖垮了原有的市佔率,平白把一個黃金市場拱手讓人;

即使這次轉型成功的重點 —— 雲端服務,當年也因為根本瞧不起亞馬遜而錯失切入良機。

所以,納德拉(Satya Nadella)改革的重點就在於回歸初心:讓其他企業使用微軟的軟件工具開發自己的技術。他說:「我們構建工具、搭建平台,協助客戶開發,我認為這道基本概念在 2019 年比在 1975 年更有意義、更有必要。」

1992 年他加入微軟,首要任務就是開發 Windows,但嶄露頭角的契機卻是搜尋引擎 Bing。雖然 Bing 不比 Google Search,但仍幫助微軟累積建立、經營接觸大量線上用戶服務的經驗。再來他接掌新事業雲端運算平台 Azure。

微軟的文化特徵是高手如雲、狼性競爭,納德拉謙遜、樂於協作的風格異常鮮明,這也是他試圖改造微軟的新文化核心;此外,他灌輸員工自身重視的同理心特質;還推廣對學習、新知抱持開放態度的成長心態,而非定型心態。他說:「我們放棄典型的『無所不知』式行為,邁向『無所不學』的目標。」但他坦承,改變「並非易事」。

微軟如何在科技領域施展重回手上的力量,將影響外界對納德拉的評價。對此,它開發的企業通訊服務團隊(Teams)與對手 Slack 之間的戰爭便成為一塊試金石,檢驗曾以咄咄逼人形象行走江湖的企業究竟改變了多少。

Slack 行政總裁 Stewart Butterfield 批評微軟到處置入團隊,「用戶不想用也甩不掉」。但也不情願地承認:「我自己很可能也會這麼做。」甚至還稱讚納德拉帶領微軟轉型:「我認為他做出了很多不錯的策略選擇。」Slack 在 6 月中上市,投資人擔心微軟威脅,至今股價下跌 44%。

「我們放棄『無所不知』式行為,邁向『無所不學』的目標。」納德拉強調,微軟並未在提供一項競爭服務後就關閉其他軟件的平台介面。他補充,微軟同意許多開發商「無須繳納任何稅金」就能接觸 Windows 用戶:「Google 在 Windows 賺的錢比全微軟多。有另一座平台能做到這一點嗎?沒有。」

說到底,決定微軟對股東、全體社會價值的要素是,身為支援數碼活動的平台究竟有多成功。納德拉指出,只要奠基在微軟之上的用戶創造財富多於微軟自身,無論微軟變得多龐大,都不會有監管機構阻止它壯大:「規模本身不是問題,但我們必須在每個國家為當地創造價值。我覺得我們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