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

|共57篇|

如何沖一杯好咖啡

在云云手工飲料之中,一杯咖啡的滋味,特別依賴沖調者的手藝。影響咖啡質素的變數實在太多,而作為消費者我們能決定的唯有咖啡放到多涼多久才喝。偶然嘗試自家沖,即使手上咖啡豆和工具齊全,似乎都難以企及咖啡店質素。究竟,如何才能沖出一杯媲美咖啡店的咖啡?

Gloria Chung:不讓人打卡的咖啡店

美國著名廚師及節目主持人 Anthony Bourdain 前陣子說:「咖啡是飲料,不是 Lifestyle。」他說的話引起咖啡界的熱烈討論,說他根本不理解精品咖啡,但將他的說話套在這個打卡文化之中,亦不無道理。是的,從何時開始,咖啡不再只是一杯飲品,而是一種生活文化呢?明知道一杯咖啡的成本價錢不過幾元,但賣超過 50 元 的咖啡,在香港比比皆是,有些還不好喝呢,那 50 元 當中應該有很多都放在 Marketing 上吧。

分店只 50 家,卻被雀巢收購,市值 7 億美元的咖啡店

從加州奧克蘭起家的藍瓶咖啡,被稱為咖啡界的蘋果,成立 15 年來在全球僅 50 家分店。他的勝出之道,卻是徹底的「慢」和「跩」,一反規模化、簡單快速、顧客至上的商業原則。在藍瓶,點一杯咖啡要等上 15 分鐘,因為所有的咖啡豆都是現場烘炒,用日式虹吸壺慢慢滴取。沒有多種 size 供選取,奶泡上也不會有華麗的拉花。店員不會貼心地在杯子上寫名字,畫塗鴉,假裝跟你很熟的喊著你的名字。店裡沒有舒適的座位與空間,也聽不到輕柔的音樂 —— 如果說星巴克販賣的是一種「城市綠洲」的氣氛,藍瓶賣的就是非常單純的「咖啡本身」。

無限 OT 恩物,日本限定——可樂咖啡

日本可口可樂公司嘗試將地球上兩大最受歡迎的黑色飲品 —— 可口可樂和咖啡,合而為一,推出了名為可口可樂咖啡的飲品。它的咖啡因含量比正常的可樂高 50%,目前於日本以自動販賣機限定的形式發售。不難發現,日本的便利店和自動販賣機放滿了各式各樣咖啡和提神飲料,為何日本人對這些軟性興奮劑的需求如此龐大?從銷量數據來看,咖啡一族主要是集中在 25 至 59 歲,當中亦以男性較多,每週大約會喝 13 至 14 杯咖啡。明顯地,這個年齡層的男性,絕大部分都是上班族。如此苛索咖啡因,無疑關乎到嚴重病態的日本職場文化。至於今次推出的可口可樂咖啡「口感」如何?對那些需要咖啡因的人來說,或者不是重點。

冷泡咖啡比熱咖啡更健康?

不少人習慣每日都喝咖啡,但在夏日,喝一杯為你斟到瀉的熱咖啡,反而成為苦差,咖啡未喝完,體溫已提升更高。喝凍咖啡?冰塊卻容易沖淡咖啡濃厚的質感。若想兩全其美,或許可以改嚐冷泡咖啡。 喝起來夠涼快,又保留咖啡原有風味,而且相比熱咖啡,冷泡對健康還多了些意外的益處。

芬蘭人,每天 10 杯咖啡的文化

芬蘭人消費咖啡的能力驚人,人均一年購入 12 公斤咖啡,約即每天 10 杯咖啡左右。芬蘭人習慣配搭傳統肉桂卷享受咖啡,招待朋友,當地的勞工權益甚至包括員工每天享有起碼 2 段約 10 分鐘的咖啡時光。不過,即使芬蘭人常飲咖啡是街知巷聞,但當地甚少優質咖啡店,以致追求醇香品質的芬蘭人不得不選擇自家沖焙。

咖啡、茶、朱古力:顛覆醫學之飲食史

在古代,希臘以至歐洲多國均流行「體液學說」(Humorism)。所謂「體液學說」是種醫學理論,認為人體由「血液、粘液、黑膽汁及黃膽汁」四液構成。依照此說,要達致健康,須取得「平衡」,失「平衡」者疾病纏身,而正確的飲食則是維持「平衡」的養生要道,比用藥及手術還要重要。此說千百年來廣獲信服,但到了 16 世紀中葉,咖啡、茶和朱古力的出現,意外參與了對這套歐洲古醫學的顛覆。

梁迪倫:台灣年輕人如何看待創意,香港又如何?

今早看了一個「台灣大學生呼喊最想見的名人」人氣票選,第一名是林俊傑,第二名是蔡依林。當你以為台灣年輕人想見的 Top 10 都會是明星的時候,你會發現從第五名開始,那些人都不是明星,而是在各個界別有傑出成就、創意和在業界形成革命之風的創意巨人。

基因決定餐單

食飯之前,最好先驗 DNA。對特別體質者而言,是一件生死大事,譬如近年流行的「無麩飲食」(gluten-free),就起源於「乳糜瀉」患者腸道對麩質先天性敏感,誤服可致腸膜發炎;對一般人來說,原來檢驗基因也有好處。基因不單決定人體消化食物及新陳代謝的效率,還會左右飲食喜好,現時歐美已有公司提供基因檢測服務,按結果為顧客制訂營養餐單。因人而異,咖啡、牛奶也可以是危險飲料。

單車咖啡店出沒注意

香港以前推車仔賣牛雜、咖哩魚蛋、雞蛋仔,是平常事,車仔麵的名字便是由此而來。最後政府限制,民間也欠缺新意,結果逐漸消亡。不過,歐洲現在流行極環保的單車咖啡檔,資金門檻低,而且時尚有型,還充滿環保使命感,誰說做「走鬼檔」(無牌小販)爛身爛勢,只為幫補家計?但香港可以讓 Wheelys 落地生根嗎?

救世軍:自閉人士就業挑戰

中年失業,對一般人而言,是大挑戰;對自閉人士而言,更是噩耗。年過 30 的阿健兩年前丟了工作,但爸媽已屆退休之齡,他們不禁擔憂:還可以照顧自閉兼輕度智障的兒子多久呢?辦法總比困難多,阿健在救世軍接受了不同的職業培訓,最後找到真正的興趣作為職業發展:咖啡拉花培訓。

美國內戰結果,關鍵在……咖啡?

咖啡對美國飲食文化來說,無比重要,據統計,上半 18 歲以上的美國人,每天必須喝一口咖啡,才有動力工作,應付新的一天。美國生活與咖啡兩者密不可分,不只飲食,咖啡也佔美國戰爭歷史上重要一席。在美國南北內戰中,咖啡像戰爭的燃料,減輕北方士兵的苦痛,讓他們在如似地獄的戰場上堅持行軍打仗,最終取得勝利。

Live Norish:為何北歐人喝那麼多咖啡?

在挪威,每年人均消耗接近 10 公斤咖啡豆,和其他幾個北歐國家,長據榜首三甲。幾年前更加有標題寫到,Uten Kaffe,stopper Norge,字面意思是說沒有咖啡,整個挪威就停止運作了。這當然是誇張手法,但也成功凸顯咖啡在挪威社會中的重要地位。我一直疑惑,為甚麼北歐人喝那麼多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