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臉辨識

|共26篇|

監控印度:以私隱換取安全感

印度這個全球最大民主的國家,可能也是最少私隱的國家。根據網絡安全公司 Comparitech,超過 150 萬個監控鏡頭遍佈全印 15 個城市,「緊盯」著 1.3 億多人的一舉一動,密集度冠絕全球。公民團體深以為懼,印度人卻愛之信之,對閉路電視的需求更持續上升。「老大哥」為他們帶來的安全感,勝過一切。

外貌相似但沒血緣關係?可能是有相似 DNA

生活在美國亞特蘭大的 Charlie Chasen 和 Michael Malone,經常也被人誤認為對方。他們沒有血緣關係,祖先更是來自世界不同的角落。但他們由臉型、五官,以至髮色,都似得驚人,就連面部識別軟件也難以分辨。最近,西班牙的科研團隊就在雜誌「細胞報告」發表論文,嘗試解釋這種「分身」現象。

追蹤俄軍戰犯的人臉識別技術,為何惹爭議?

俄烏戰爭為史上首次把 AI 人臉識別技術應用於戰場,既協助認領遺體,亦追蹤戰犯身份。英國赫特福德大學專家 Felipe Romero Moreno 卻警告,免費提供技術的 Clearview AI 公司,以收集 1,000 億張人臉為目標,推銷予各地執法部門,早在世界各地鬧出私隱爭議。

【刷個臉,買個麵】校內人臉辨識,以私隱換方便?

過去一年半,多國利用最新科技作為監控手段,引起公眾對此反思及提防。由週一開始,蘇格蘭北艾爾郡(North Ayrshire)共有 9 間學校於飯堂引入人臉辨識系統,僅為在午餐時段加快收錢速度。以幼童的私隱,換校方的便利,是物有所值抑或得不償失?從家長到專家,各有各憂慮。

【強人思維】武漢肺炎擴散,普京樂見其成?

俄羅斯修憲,能令總統任期「清零」,普京能否再續總統之路,只待 4 月全民公投決定。不過,俄羅斯境內武漢肺炎病例尚未「清零」,甚至在近日創下最大單日確診數字。普京一貫的強硬手段能否控制疫情,便成為其突如其來的執政考驗。

陶傑:最後只有一招

「此地無銀三百兩」的種種姿態,加上網絡混亂,武肺危機絕對不是病毒本身,而是 21 世紀網絡世代第一次大型的綜合危機。以中國而論:多年來聲稱以大數據、區塊鏈、人臉辨識等,監控人民行蹤,令中國提早進入 1984 的小說世界。但此次防疫,中國完全沒有提到所謂的人工智能、大數據和天眼等高科技工程有何貢獻。

日本收銀機商,用臉部辨識防失智

談到臉部辨識,你第一個想到的是甚麼?侵犯隱私、密碼解鎖、還是蘋果、三星等高科技公司?在日本,一家與高科技很難聯想在一起的收銀機廠商 Glory,近日發表他們自主研發的臉部辨識系統,應用的場景非常特別,是群馬縣伊勢崎市的老人照護中心 Arbos(アルボース)。

人臉識別爭議,下一站……法國?

法國政府擬在明年春季前推出手機應用程式 Alicem,讓市民透過人臉識別系統登入使用接近 500 個政府網絡資源,倘若成事,法國將是首個在政府服務上運用相關技術的歐盟成員國。然而,有公民權益組織擔心,當局是打著「方便大眾」的旗號,侵犯個人私隱,藉以監控國民。

倫敦:智能城市變監控城市之路

如果你覺得世界上只有像中國這樣的專制集權政府,才會用臉部辨識技術監控人民,那恐怕是這世紀最大的誤解。根據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一份報告顯示,英國首都倫敦設有 42 萬部攝影機,僅次於北京 47 萬部,全球第二多。

有人臉辨識,也有反人臉辨識?

在公共和商用層面,人臉辨識技術磨刀霍霍,在明在暗準備大規模應用。小如手機的人臉解鎖,大如中國使用針對維吾爾族的人臉辨識系統,掌握他們的行蹤。美國兩座城市率先提出,禁止警察等公共機構使用人臉辨識技術。但來自政府層面的限制畢竟少數,假若不想被識別,一小部分反抗者和學者正在尋找直接顛覆技術基礎的方法。

「變臉」科技讓你出賣自己的臉?

由俄羅斯開發的「變老」應用程式 FaceApp 推出後,迅速在全球掀起熱潮,其後被指侵犯個人私隱,不少用戶因而急著刪除帳號。不過「一雞死一雞鳴」,有著相似功能的 AI Portraits Ars 緊接出現,吸引大量網民瀏覽其網站。眼看這類「變臉」玩意接連面世,一些熟悉科技業界的專家則持懷疑態度,甚至憂慮它們帶來的威脅,並非刪了程式就能了事。

你的面貌,不再只是你擁有

正如雜誌「大西洋」寫道:「當你進入咖啡店,或會預料自己的談話被人偷聽,但當你的蹤跡突然變成研究內容的數據,且永遠存留在網上,事情就不同了。」當我們在「學術研究」的名義下,被記錄的一舉一動,在渾然不知時成為科技公司的資產。這是否意味我們的隱私,都不再為我們所擁有?

阻擋濫用人臉辨識?道阻且長

三藩市議會禁止政府部門使用人臉辨識,雜誌「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因而反駁,是次立例作用有限。一般人(被)使用人臉辨識,甚少是因為受到警方監控,更多是出於非政府機構,例如學生的監控鏡頭,或是店舖向顧客展示指定廣告。這些用途同樣存在誤認及歧視風險,但要完全禁止私人機構採用人臉辨識,幾乎沒可能。

面部識別,打擊非法販賣黑猩猩

中國科技發展一日千里,尤其用於人民身上的人臉辨識系統,更為新疆和平穩定發揮重要作用。不過,臉部識別技術除了可用在人類身上,亦可成為拯救無辜動物的工具。專家開發「猩臉辨識」系統,並用於社交網絡上,查找被非法販運到各地的黑猩猩。

iPhone X:Apple 正為未來收集數據?

Apple 於其新總部 Apple Park 舉行產品發佈會,全球焦點自然是 iPhone 新機:iPhone X。首部以正面全屏幕設計的 iPhone,同時取消了過去十年最具標誌性的 Home Button,而沿用多年的 Touch ID 指紋辨識亦由 Face ID 人臉辨識取代。但 Face ID 的強大功能,卻隱藏著長遠的憂慮。由於用家一抬起手機,辨識系統就會打開前置鏡頭進行掃瞄,紀錄臉上的容貌細節,比起指紋數據,人臉辨識將會製造更大量的即時行動紀錄。當 Face ID 隨著新機面世而普及,其他廠商仍在比拼相機像素和屏幕尺寸,Apple 或者已能取得更多有利的大數據,為新產品鋪路。當下 iPhone 仍是 Apple 的核心產品,但它給你一部最新的電子玩具時,你給它的,可能不只那近萬元的鈔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