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智能城市變監控城市之路

A+A-
西敏市白廳前的監控鏡頭。 圖片來源:TOLGA AKMEN/AFP/Getty Images

如果你覺得世界上只有像中國這樣的專制集權政府,才會用臉部辨識技術監控人民,那恐怕是這世紀最大的誤解。根據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一份報告顯示,英國首都倫敦設有 42 萬部攝影機,僅次於北京 47 萬部,全球第二多

當一位倫敦市民穿越倫敦市羅姆福德(Romford)地區市中心時,並不知道他的臉已經被車站附近的攝影機鎖定並拍攝下來,傳到附近路邊警察坐鎮的貨車裡,讓他們在電腦上同步與政府機關的通緝犯資料庫裡比對。

倫敦監控市民的發展史,可以追溯到英國與北愛爾蘭間的歷史衝突。1990 年代初期,為了避免愛爾蘭共和軍(Irish Republican Army)恐怖炸彈攻擊,倫敦開始大量裝設街頭攝影機;2001 年,美國發生 911 事件,全球民主國家如驚弓之鳥,無不加強監控管理;2005 年倫敦獲選奧運主辦城,隔天就發生地鐵與巴士恐襲…… 每一次的恐怖攻擊與重大國際世界發生後,倫敦的大街小巷就會出現更多鏡頭。

更可怕的是,拜科技突飛猛進所賜,攝影機不再只是路上抬頭就能看見的顯眼裝置,更多隱藏式如針孔般大小的在你看不到的角落窺視著。人工智能問世,更讓影像分析技術大幅提升,不僅可以識別特定對象、物體或怪異行為,還能累積經驗自我升級。監控攝影機專員 Tony Porter 的報告就強調,為將倫敦塑造為智能城市,未來五年攝影機數量還將倍增。

倫敦成為監控城的背後,其實有大量的新創企業在有意無意間提供科技支援。英國科技初創商 Yoti 將在年底於超過 2.5 萬間便利店安裝人臉辨識軟件,協助商家估算來客年紀;另一間同業 Facewatch 號稱,旗下軟件足可辨識登記在案的罪犯,兩年來實體零售商試用大多表示滿意,很快將推行至全市 550 間店舖,同時也正和執法單位討論共享數據。

為英國賭場提供人臉辨識服務的美國業者 Trueface.ai 行政總裁 Shaun Moore 強調,倫敦是先進市場,「攝影機存在幾十年了,大家都知道是為了安全起見,從來沒有引起大騷動」。這三間公司都不生產硬件,只提供升級軟件服務。

公、私部門使用人臉辨識技術的界線愈來愈模糊,雖說公共場所的監控系統是民營的,但很多都無償提供予公共機關使用。好比日本技術商 NEC 就同意南威爾斯警察局免費獲取數據資料。這一點很容易引發爭議,非營利組織自由權(Liberty)就批評:「公私部門重疊,缺乏透明度勢不可免。」

對倫敦市民來說,這樣的發展不僅對私隱構成嚴重威脅,更可能在還沒有真正犯下罪行的情況下,就被先入為主假設成罪犯。例如走在路上只要刻意遮臉或閃避相機,警察就有權上前盤問,如同湯告魯斯主演的電影「未來報告(Minority Report)」中的場景。對照到現實生活,幾乎就像是香港的禁蒙面法。

但對警方來說,這是幫助破案的神兵利器。「實時臉部識別技術,有助我們找到因嚴重暴力犯罪被通緝的通緝犯。」倫敦警察廳高級警官 Duncan Ball 在接受「金融時報」專訪時表示:「大眾希望我們可以採取所有適用、相稱的手段抓壞人,所以我們試用新興技術以利達成期望的做法,是正確之舉。」

但對民權組織來說,任何以犧牲民眾自由與權益的作法,儘管初衷再怎麼良善,最終都將導致極惡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