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臉識別爭議,下一站……法國?

A+A-
2018 年 2 月 13 日,法國圖盧茲博物館(Museum of Toulouse)HumanTomorrow 展覽中,有藝術家展出人臉識別裝置。 圖片來源:Alain Pitton/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法國政府擬在明年春季前推出手機應用程式 Alicem,讓市民透過人臉識別系統登入使用接近 500 個政府網絡資源,倘若成事,法國將是首個在政府服務上運用相關技術的歐盟成員國。然而,有公民權益組織擔心,當局是打著「方便大眾」的旗號,侵犯個人私隱,藉以監控國民。

根據「德國之聲」報道,使用 Alicem 的過程中,程式會攝錄用家的樣貌,並上傳至政府營運的伺服器,對照用家的護照相片作識別。確認身份後,錄像會被刪除。「Alicem 設有高度保安系統,能協助市民足不出戶地使用政府資源。」國家安全證書管理局(Agence Nationale des Titres Sécurisés)總監 Jerome Letier 說:「假如我們不與時並進,市民將迫於無奈地向私人、國際企業尋求類似服務,而我們難以確保那些公司會尊重法國的法例。」

不過,保障網絡權益和公民自由的組織 La Quadrature du Net 卻認為,政府是在自打嘴巴,其成員 Martin Drago 說:「法國才是不尊重法例的一方。根據歐盟的『一般資料保護規範(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只有在某些情況下,其成員國才能合法使用人臉識別技術。」而其中一個情況,就是得到用家授權。

政府回應指,一旦用家接受 Alicem 的使用條款,便等同允許拍攝及識別其容貌。「但這並非事實!」Drago 反駁:「除非用家有其他辦法登入 Alicem,否則所有條款都是『被迫』接受的。」

目前在法國有兩種辦理公共事務的方法:親身前往政府部門或網上辦理。Alicem 的確更為方便,但 Drago 擔憂會開了壞先例:「對於人臉識別,民間一直沒有適當監管和公眾討論…… 連美國都禁止這項技術時,為何法國會堅持使用?我不禁懷疑這是在『試水溫』,法國政府想逐漸監控社會。這樣一來,人們的行為便會改變,例如不敢遊行。」

對於公眾疑慮,執政的共和國前進黨(LaREM)律師 Didier Baichere 表示,市民不應對人臉識別系統感害怕。「忘記那些恐懼,你會發現人臉識別的有趣之處。」他說:「它在管理公眾秩序上能發揮重大作用,而政府必然會為個人私隱負責。」

政府和民間組織意見如此不同,為何民眾沒有遊行抗議?市民 Jean Hugues Barsot 認為主要原因是資訊不足。「許多人都還不知道政府正測試人臉識別系統,假如社交媒體廣泛宣傳,我相信情況會有所改變。」他補充:「這(人臉識別)是一種控制人們的手段,旨在限制個人自由。」

另一市民 Julie Leynaud 卻表示不擔心:「我不怕,只要資料沒有被盜的話。即使政府知道我長甚麼樣,也不會知道我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