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臉辨識技術,有何用處?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近年我們常常聽到人臉辨識技術,擔心政府用來監控人民。熊臉辨識又聽過嗎?識別熊臉有何用處?遠在矽谷的軟件工程師,與加拿大的生物學者合作,開發能識別熊臉的深度學習程式。

Ed Miller 和 Mary Nguyen 是矽谷工作的軟件工程師。他們認為機器學習非常擅長識別人類,但亦好奇,機器學習對熊又會有甚麼用途?

維多利亞大學的博士後研究員、生物學者 Melanie Clapham 正在思考同樣的問題。來自 Raincoast 保育基金會的研究員 Chris Darimont,則熱衷探索人臉識別技術,並幫助 Clapham 研究灰熊。但是 Clapham 的專長是有關熊的生物學,而不是人工智能。

紐約時報」報道,他們 4 人在技術和資源配對平台 Wildlabs.net 上互相相識。Miller 和 Nguyen 結合他們的技能,過去幾年在工餘時間義務參與項目,終取得成果,早前在期刊「生態與進化」(Ecology and Evolution)上發表。他們製作的項目 BearID 可以幫助保育者監測世界各地熊種群的健康狀況,或許引伸至其他動物。

Nguyen 表示,這項工作的初期階段頗為枯燥。為深度學習程式建立訓練數據,涉及收集數以千計帶有熊的照片,然後通過在熊周圍手動畫框,來突顯每隻熊的眼睛、鼻子和耳朵,以便程式學習找到這些特徵。系統還必須克服棕熊外觀上的挑戰,因為熊沒有像指紋一樣的特徵,例如斑馬的條紋或長頸鹿的斑點等。

他們從阿拉巴馬州布魯克斯河研究和觀賞熊的地方,拍攝了4,675 張貼上熊臉標籤的照片,並將照片隨機分成訓練和測試數據集。8 成的圖片用來讓機器對熊貌進行辨認訓練,其後機器就會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開始工作,來辨認餘下 2 成照片,以檢視深度學習機器可否良好識別熊貌差異。

首先,深度學習算法使用獨特的標誌(例如眼睛、鼻、耳朵和額頭頂部)找到熊臉。然後,應用程式旋轉這些面部,以提取、編碼和分類面部特徵。其面部檢測(發現面部的能力)的準確度為 98%,識別個別熊臉的準確度為 83.9%。

在德國的工程師 Alexander Loos 向「紐約時報」表示,在深度學習時代之前,他們試圖想像人類如何感知面孔以及如何區分個體,程序員要手動將面部描述輸入電腦。但是通過深度學習,程序員可以將圖像輸入到神經網絡中,從而讓其自行識別。不過, Loos 提醒,有一點要注意,因為實際上程序員也不知道神經網絡內裡的運作標準,如果所檢查的數據集無意間產生了偏差,則可能會出現錯誤。例如,如果光線充足的照片比在黑暗環境下拍攝的照片更多的話,則光照差異或會導致分類錯誤。

位於卑詩省格倫代爾灣(Glendale Cove)的 Knight Inlet Lodge 是熱門的觀賞灰熊地點,由加拿大第一民族成員 Nanwakolas 擁有,他們對熊面辨識非常感興趣。Nanwakolas 議會主席 Kikaxklalagee / Dallas Smith 說:「15 年前,當我們開始進行土地利用規劃時,整個省只有一位省級熊衛生專家。」他們要理解在其土地上的熊健康狀況如何,並不容易。他表示,新技術將能提供更多熊的情報,以思索更多管理方向,使其可持續而少干預地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