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

|共56篇|

美國退出「中程導彈條約」,意在中國?

冷戰年代的 1987 年,美蘇兩國簽訂「中程導彈條約(INF)」,為雙方生產和試驗中程導彈設限。30 年後的今天,美國終於宣佈退出條約,為期 180 日的通知期後,條約將告失效。國際社會對杜林普退出條約意見不一,其中,曾任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資深研究員的 Stephen Bryen 博士便認為,取消 INF 十分合理。因為經歷時代局勢變化,條約已不合時宜。

原爆 73 年:90 歲的倖存者不再分享了

日本兩次原爆距今剛滿 73 年,很多倖存者多已離世,仍然在生的亦已老去,平均年齡高達 82 歲。他們開始行動不便,無法再以第一身角度,對外講述核武的可怕,防止原爆悲劇重演。幸而在廣島及長崎這兩個受災地,均有新世代接棒,把這段史實傳揚下去。部分說故事的人,更只是小學生。

美朝峰會後,北韓的「反美帝」招牌如何悄悄下架?

每年的「反美帝集會」通常在 6 月 27 日舉行,象徵拉起「反美帝主義鬥爭月(Struggle Against U.S. Imperialism Month)」的帷幕,並於 7 月 27 日,以「祖國解放戰爭勝利紀念日」為完結。單在去年,首都平壤的集會,便吸引達 10 萬名愛國仇美的群眾走上街頭、高舉拳頭、揮舞標語,誓要打倒美帝。但今年民眾再不能疾聲反美;據美聯社報導,平壤政府已取消本年集會。然而不像美國,北韓未有為此發表公開聲明,而是以細緻微妙的方式,向人民暗示其態度轉變。

何解伊朗核協議凶多吉少?

形容伊朗核協議「瘋狂」和「荒謬」的杜林普,近日會見法國總統馬克龍時,態度曾經變得柔和,以致輿論一度懷疑伊朗核協議尚存生機。但有伊朗問題專家卻撰文,斷言退出核協議幾乎是無法避免,關鍵在於杜林普政府的新班子,根本不在乎伊朗是否「無核化」,他們把美國在伊拉克的失敗教訓拋諸腦後,其終極目標是要令伊朗變天。

美朝會談:怎樣才確保北韓是「無核」?

杜林普與金正恩下月破天荒會談,金正恩更聲言願意商討「無核化」,但核武專家普遍都不感樂觀,即使雙方達成具體協議,如何證實北韓放棄核武已經是困擾專家的大難題,史丹福大學核武專家 Siegfried Hecker 坦言:「核武很易隱藏,我們根本不會知道。」

美國才是北韓無核化的最大障礙?

敍利亞被指實施化武攻擊,杜林普遂下令美國空軍,空襲敍國懲戒總統巴沙爾。鑑於此人乃北韓的長期盟友,加上美朝快將舉行會談討論無核化,故有說這次採取行動攻敍,是要給金正恩一個警告,別要繼續挑釁美國,否則將有同樣下場。然而 CNN 引述多名專家分析,杜林普的如意算盤非但打得響,甚至有可能適得其反,加強了金氏擁核的決心。

南韓人:金氏父子都信不過

今年春季,世界注定多事。下兩個月,將會接連舉行兩韓首腦會談,以及破天荒的美朝首腦會面。南韓總統文在寅形容:「能否把握這個機會,這將會主宰大韓民國和朝鮮半島的命運。」備受北韓核武威脅的南韓人,理應對討論無核化的會談喜聞樂見。然而,但凡稍有閱歷的中老年人,都對金正恩這名「騙子」,不抱任何期望。

美朝會面:金正恩未傾先贏?

善變,從不是女人的特性,看杜林普和金正恩這兩位「大男孩」便知。大半年前,雙方還在隔空嗆聲,事到如今,他們卻正準備談判。「經濟學人」形容金氏的邀請是個「爆炸性議案」,「紐約時報」則指杜美方的應約乃是「驚人的豪賭」。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太平洋論壇主席 Ralph A. Cossa 認為:「這兩個人的共通點是,深信自己能夠智取對方。我們需要觀望看誰才是正確。」但到目前為止,金正恩似乎較有優勢。

一個虛構故事,如何幫助化解冷戰核危機?

夏威夷早前出現導彈警報驚魂,全民驚慌走避。誤報導彈來襲固然超乎想像,但民眾毫無保留地信以為真的反應同樣觸目驚心,它意味今天國際關係緊繃到核戰隨時爆發也不足為奇的地步。事實上,冷戰時期,美國同樣面臨過這樣的危機,直至美蘇簽約同意銷毀中程導彈才算告一段落。但原來一份政府文件附錄的虛構小說橫空出世,竟有份化解兩個擁核大國核戰危機。

Live Norish:從瑞典派發戰時預備手冊看第三次世界大戰

霍金曾預言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可能。曾經有學者提出第三次世界大戰將可能是人類史上最後一場戰役,戰爭動用到的核武、原子彈、新研發武器將足已摧毁我們一切的文明。而在今日地緣政治緊張的世界格局,第三次世界大戰也許有爆發的可能。以中立、和平見稱的瑞典近日都為戰爭作準備,為 2018 年添上一絲緊張不安的氣氛。

美俄需要合作,但能否通力合作?

縱然美俄長期不咬弦,近年更有美國制裁俄羅斯、俄國被指操控美國大選等事件。但對雙方而言,部分重要外交問題若要解決,卻不得不仰仗對方的合作。智庫組織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最近發表的調查顯示,俄羅斯民眾普遍認同,兩國首要商討如何結束敍利亞內戰,美國國民則表示,美俄應聯手壓制北韓發展核武。但雙方關心的議題各異,加上兩國政府立場不同,為部分領域的合作增添變數。

「核武按鈕」的起源

新一年,沒有帶來新氣象,2017 年的美朝緊張局勢,並無因為新年而轉好,而是動蕩持續。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在新年演講中宣稱其桌上有一「核武按鈕」後,美國總統杜林普隨即在 Twitter 回話,指自己的按鈕更大,而且操作正常。除了北韓高官,外界無法了解金正恩這番話是真是假,但可肯定,杜林普一定沒有所謂「核武按鈕」。究竟「核武按鈕」本是甚麼?為何它不存在,人們仍在日常話語中提及它?

「原爆詩集」:被禁聲的時代,廣島詩人的吶喊

親身經歷原爆的廣島詩人峠三吉,60 多年前在時任美國總統威脅會在韓戰再次使用核武的時代背景中,寫出反戰反核武的「原爆詩集」,輾轉東京多個出版社請求發表不果後,終於在 1951 年於廣島自費出版,並遞交東柏林舉行的世界青年與學生聯歡節參賽,將核災慘況公諸天下。今年在全球籠罩於核武陰霾之際,這本「原爆詩集」首次被翻譯成華文出版。

納粹幫兇還是間諜?為納粹研發核武的諾貝爾獎得主

海森堡頭頂量子力學始創人、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等光環,然而對後世而言,更引人入勝的也許是他在納粹時代領頭為希特拉研發核武的一段黑歷史。儘管他自辯假意配合實際旨在拖延納粹研究,但千夫所指中各執一詞,遺下的只是一場羅生門。

古巴導彈危機真相:甘迺迪應要負責?

沒有親歷冷戰時期的人,大概也聽聞古巴導彈危機中,時任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憑著冷靜的頭腦,在繃緊的 13 天中,化險為夷,避免核武開光。可是,歷史學家 Sheldon M. Stern,在爬梳大量珍貴史料後,對以上的美麗說法不以為然,認為甘迺迪與其團隊,本身便需為構成危機負上責任。

北韓核試後,美國還可做甚麼?

北韓持續試射導彈,威脅全球安全。美國應該動口抑或動手?早前杜林普表示,與平壤對話不是答案,國防部長馬蒂斯(James Mattis)則在同日否認,指仍未排除外交選項。但當平壤剛完成第六次核試,馬蒂斯亦「改口風」,稱對美國及盟國的任何威脅,都將遭到大規模的軍事回應,可見華府態度愈趨強硬。資深外交政策分析員 Aaron David Miller 及 Richard Sokolsky 卻在「華盛頓郵報」發表評論文章,直指外交仍是有效方法,勸總統別錯判形勢。

杜林普若要向北韓宣戰,誰能阻止?

杜林普和金正恩隔空嗆聲,威脅要向北韓「還以怒火」,惹來平壤政府反擊,公布「轟炸關島」計劃,嚇得世人心驚膽跳,憂慮兩國開戰在即。美府高官試圖降溫,但強調總統有權決定總司令所用措辭。部分評論員自然不賣帳,質疑他這樣的脾氣是否適合掌控核武。一些人士甚至憂慮,假如杜林普「一時火遮眼」,想對北韓發動核攻擊,屆時真的無人能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