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

|共28篇|

QLED 屏幕,藏著諾貝爾化學獎成就:量子點

今屆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分別為美國化學家巴文迪(Moungi Bawendi)與布魯斯(Louis Brus),以及俄羅斯物理學家葉基莫夫(Alexei Ekimov),以肯定他們發現和研究「量子點」(Quantum Dots)的成就。這些只有人髮 10 萬分之 1 直徑的納米粒子,究竟如何為我們帶來最新一代 QLED 電視屏幕技術,更令納米科技未來變得可能?

威士忌加水定加冰、加幾多?科學家來答

喝威士忌,除了加冰,有人會選擇直接加水。對一些堅持純飲威士忌的人來說,加冰很荒謬,加少量水卻可以接受;在美國,加冰則十分普遍。到底應不應加、加水或加冰、加多少,雖然說最重要的是喝的人喜歡,不過華盛頓州立大學針對 25 款不同威士忌的研究還是指出,若加超過 20% 的水分作稀釋,就會破壞威士忌本身。

辦離婚手續前,先試試愛情藥

科學能否或如何解釋愛情?從情感層面上來看,愛是大腦一種持續變化的化學反應。雖然有研究證明,愛情可以持續至婚後數十年;但在現實中,找對的人太難,有時人還是那個人,一切卻變得平淡無奇,甚麼都感覺不到。如果有方法挽回一切…… 英國演化人類學家、Why We Love 作者 Anna Machin 便宣告,愛情藥即將面世。

VR 不單看、聽,將來還…… 有 feel?

疫下足不出戶成新常態,加上元宇宙的興起,可以想像未來只需戴上虛擬實境(VR)眼鏡,即可與世界接觸。目前虛擬接觸仍停留在 3D 視聽階段,鮮有 4D 實感。但據雜誌「新科學人」報道,有研究人員嘗試使用薄荷醇(Menthol)及辣椒素(Capsaicin)等天然刺激物,模擬周圍環境對皮膚帶來的感覺,以創造出更逼真的 VR 體驗。

【恐怖穿搭】潛在牛仔褲的肺病與毒物

若論家中衣櫃的必備衣飾,相信非永不過時的牛仔褲、牛仔外套莫屬。但據德國之聲報道,這種好看易搭的衣飾,卻不利於環境。每當消費者購買一條新牛仔褲時,其耗水量就等於打開花灑 21 小時,同時會令工人健康受損、產地受嚴重污染。生產商正苦思如何令牛仔衣飾的生產過程更環保。

不讀商科選理科的年代

疫症出現 1 年以來,流行病學家不斷追蹤並預測病毒進程、生物化學家積極開發疫苗、醫護人員長期留守崗位,為病人作診斷、治療及護理。若論武肺大流行尚能為人們帶來甚麼好處,定必是疫情期間辛勤工作,且貢獻良多的科學家正影響著一眾學子未來的職業取向。著名物理學家 Brian Cox 甚至預測,流行病將創造出「新一代科學家」。

元素週期表應反轉來展示?

今年是俄羅斯化學家門捷列夫提出元素週期表的 150 週年。元素週期表理順了化學元素的各種屬性,使人容易理解。不過,最近就有化學家,對這個每位理科生都熟悉的元素表提出大膽想法,表示如果把元素週期表上下反轉(橫軸旋轉 180°)展示,或能更有效傳遞圖表的信息。期刊「自然化學」日前刊登了兩名化學家及兩名心理學者共同撰寫的評論文章,提出「顛覆」這個傳統、行之有效的工具。

讓小蜜蜂告訴你大城市的整潔度

世界各國正全速城市化,聯合國估計 2050 年之前,全世界會有 3 分之 2 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地方。城市化帶來的污染,向來是人們關注的議題,但用傳統的方法收集土壤或空氣樣本去分析和監察污染物,則成本高且費時。來自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者 Kate Smith、Diane Hanano 和 Dominique Weis 就共同撰文,建議從看似微不足道的蜜蜂著手。

意外發現可分解膠的酶,能解膠劫?

情景題:假如你每天都會喝一樽可樂,你會把喝的可樂樽放在家中床下底收藏嗎?不會,因為你可以隨手就丟到垃圾桶,然後可樂樽就「不存在了」!可是,可樂樽並沒有消失,只是到了堆填區。香港人每天消耗大量樽裝水和飲品膠樽,大多都不會得以回收利用,只有少部分能夠重生成為膠樽。回收膠樽的其一困難在於如何把用以製作膠樽的 PET 物料,回收成堅固的水樽材料。如果能夠將 PET 分解成所需使用的化學品,便可以利用來製造新的高級 PET。

怎樣防止微波爐叮走食物風味?

每朝返工返學,微波爐早已成為早餐好幫手,貪其方便省時;冷凍食品如燒賣雞翼意粉,幾分鐘內悉數完成加熱。但原來,同樣的冷凍食物,用微波爐比起其他加熱方法處理,更易失去應有的味道。問題出於微波爐以震盪水份子加熱的原理,難以使食物中的蛋白質與糖類產生美拉德反應(Maillard reaction)。

農業革命的綠葉學者

今天農業技術日新月異,現代化自動化增加農產以滿足全球不斷膨脹的糧食需求。其實,在此之前,科學家經歷過漫長的接力長跑,尋找促進農業生產,增加產量的方法。而在芸芸學者中,法國化學家 Jean-Baptiste Boussingault 承先啟後,糾正前人研究謬誤,去蕪存菁,為發現植物成長營養來源、大量生產化肥、確立光合作用方程式,乃至開創食物營養學,下了重要的一著。

「自來水」不能飲?一樽 300 元的「天然水」正風靡美國!

近年鉛水、瀝青水風波等食水危機叫香港市民人人自危,而在同樣經歷過鉛水事件的美國,就興起一股棄自來水轉飲「天然水」熱潮,多間樽裝水公司出售聲稱零消毒零過濾零添加天然泉水,礦物及細菌等有機物不經處理原汁原味,雖然價錢高昂,卻得到不少健康人士擁護。

時裝有毒(上)—— 死亡翠綠

衣物是極為貼身的生活必需品,倘若衣物含毒,皮膚接觸布料後,人體就會吸收有毒物質,而近年驗出由中國製造的大品牌時服中含有有毒化學物,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銻、鄰苯二甲酸酯等,均為塑化劑及內分泌干擾物,常存於時裝中的膠質圖案熨畫、印花、或者有防水功能及色彩鮮艷或深沉的衣服,長期穿著,等於慢性中毒。而有毒的黑心衣物更是其來有自,存在於傳說故事,也存在於維多利亞時期的現實生活。